時論廣場》裴洛西來臺喊卡 不意外(蘇泳霖)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圖/美聯社)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在日本、臺灣之旅啓程前,突然因新冠確診陽性而推遲行程,這個情節雖然極富戲劇性張力,卻又再一次重現了過去2年來美臺重磅外交的突破屢屢「見光死」的結局,實在耐人尋味,美中臺檯面上下激烈交鋒的主線亦若隱若現。

暫且不論裴洛西確診新冠是否存在人爲操作,此次裴洛西的臨行卻步,卻像極了之前幾次美臺關係的「功虧一簣」。如果說2020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9月國務院次卿柯拉克的高調訪臺,可以視爲美臺準外交互動的最高峰的話,那麼此後美臺官方關係就再無實質「突破」了。

例如,2020年11月美國環保署長惠勒預定訪臺卻喊卡、2021年1月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同樣突然在來臺前夕取消。拜登政府上任後,美方內閣成員或外交系統高級官員再無來臺行程,取而代之的是多個跨黨派參衆議員訪問團。儘管國會議員並非隸屬政府系統,但他們搭乘美官方專機乃至軍機抵臺,或者公開表示代表拜登總統,這些動作都具有濃厚的官方色彩。

臺灣受邀參加拜登總統主持的抗疫峰會、民主峰會,並未派出主權色彩濃厚的蔡總統、賴副總統、蘇貞昌院長或外交部長吳釗燮參加,賴清德過境美國也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全程以視訊連線方式拜會美官方人士,未有逾越慣例。再加上近期美方建議環保署長出席帛琉「我們的海洋大會」時避免主權或國家符號,從這些跡象都可看出,拜登政府至少在行政部門仍然傾向在「一中政策」下以擦邊球、切香腸方式提升美臺政治關係。

北京對拜登政府涉臺言行的態度應是12個字:「雖不滿意,但能容忍,不忘警告」,這纔有了美中元首會面、通話及雙方外交高層的面對面會談,否則雙方就會像川普任內末期那樣中斷溝通、瀕臨攤牌,令美軍方高層不得不冒着違反政治倫理的風險,私下向北京澄清絕無開戰念想。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理解裴洛西「意外」延後的臺灣之行,顯然能解讀出「不意外」的涵義。還記得去年9月拜習通話後,美方立即透過《金融時報》釋放消息,稱白宮正在考慮「正名」臺灣駐美代表處的往事嗎?向特定媒體放風,令事件「見光死」,既達成破局效果,又對外做一個交待,是美國政治或外交的典型手腕。

此次裴洛西訪臺行程,恰好是由日媒富士電視臺率先披露的,這間媒體算不上國際主流媒體,但「小報辦大事」向來屬於國際政治經典操作。故可以推斷,裴洛西訪臺的確獲得國會及民主黨強力支持,蔡政府相信也準備好了,但被拜登政府最高層擱置,順勢換取與中方在烏克蘭等國際問題上的進一步叫價空間。別忘了,就在裴洛西訪臺消息曝光的前一天,美國新任駐華大使伯恩斯與大陸副外長謝鋒會談,雙方或許已經就裴洛西訪臺進行臺面下溝通了。

最出乎意料的是,蔡政府對裴洛西的臺灣行反常的低調,不像過去那樣「大鳴大放」提前歡慶美臺外交的升級。或許,蔡政府最高層對結局早就心知肚明,也或許,這是一個向北京釋放「維穩不挑釁」訊號的姿態吧!(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