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這幾招
【幸福處方】
“青絲烙”
青蘿蔔、胡蘿蔔殺水後,加入麪粉、雞蛋,再加入胡椒粉、鹽調味,打成糊狀,然後鍋裡放油,放上中藥白芷,做成香料油後,用這個油把麪糊攤成餅,即爲“青絲烙”。這個餅既健脾祛溼,又益於行氣消脹。
“三皮飲”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能被棄掉,例如蘿蔔皮、橘皮、梨皮。其實,可以用蘿蔔皮加上橘皮和梨皮煮水喝,名爲“三皮飲”。既可以潤燥消食,也有一定的行氣作用,還有一定的止咳效果。春季出現口乾咽燥,就可以用“三皮飲”化解。
“晨梳頭”
古籍中有記載:“春月晨起梳頭百二十下,以導鬱滯”,同時還有疏利陽氣的作用。可以循經梳頭,推薦從前髮際線正中開始向後梳,沿着督脈,接下來是督脈旁開,然後是膀胱經兩側輪流梳,從前一直梳到後髮際線。之後梳耳的上部,這是少陽膽經。要把所有頭部的三陽經都梳到。特別是重要穴位百會穴,在梳頭過程中可着重按摩。百會穴有寧心安神、鎮靜息風、醒腦開竅、改善睡眠和健忘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改善焦慮不安、頭暈頭疼等。
“夜沐足”
頭涼腳熱有助於睡眠,晚上睡覺前可泡泡腳。陽虛的人,可以選擇艾葉、紅花、伸筋草、透骨草,這些既可以溫陽通絡,還有一定改善循環的作用。經絡不通、關節痛、體內有溼的人羣,可以選擇花椒、艾葉、桂枝,這些既可以祛溼通絡,還可以幫助改善晚上腳冰涼、關節疼痛等問題,也可以加一點片薑黃。如果不瞭解自己的體質,可向醫生諮詢後,再選擇適合的中草藥泡腳。
“拍八虛”
老年人容易早醒早起,建議晨起在家做一些拍打活動,例如“拍八虛”。所謂“八虛”,是指身上的八個窩,肘窩、腋窩、腹股溝,還有膝關節後側的兩個膕窩。這八個位置腠理比較薄弱,容易出現邪氣聚集,拍打這些地方,可以促進經絡循行,改善循環。把四指併攏,形成一個空拳,輕輕地在這些地方拍打,力道以自己可以聽到聲音但又不感到疼痛爲度。千萬不要過度拍,以免出現局部破損。皮膚已有壓痕或有瘀血的地方,應減少拍八虛的動作。
(記者田雅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