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養魚,一年養出8000多萬
本篇文章約2440字,閱讀需要7分鐘
陽光下,在四川天府新區丹龍漁業標準化養殖基地,連片的魚塘波光粼粼,成羣的魚兒歡快遊弋。養殖戶們正忙着趕魚、撈魚、檢測、稱重、裝車,一派魚躍人歡的豐收景象。
10月14日是第55屆世界標準日
今年世界標準日國際主題爲
“美好世界的共同願景”
中國的主題爲
“強化標準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
↑ 2024年世界標準日國際海報(左)和中國海報(右)丨圖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作爲全國首個公園城市國家標準化綜合試點地區,四川天府新區堅持以高標準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圍繞生態本底、民生福祉、創新策源、綠色產業、現代治理等多個領域打造了一批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示範場景。
丹龍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下稱丹龍漁業)就是天府新區標準化示範場景之一。今天來看看在標準化養殖基地裡,“一條魚”如何在標準化和數字化的助力下,推動漁業從“產量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精準高效方式”轉變,鏈出大產業,遊向大市場。
標準引領,遊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航道”
丹龍漁業地處天府新區永興街道丹土村,這裡依山傍水、綠樹成溪、自然環境優越,長期以來就有養魚的傳統。1997年,在養殖大戶李成龍的帶動下,丹土村先後成立了永興水產養殖技術協會、永興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丹龍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前身),通過“黨支部+協會+合作社+養殖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領村民走上了標準化、規範化、綠色化、品牌化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好水,是養出好魚的第一步。爲了破解水質問題, 在永興街道的指引下,李成龍與技術人員堅持以標準化爲突破口,研發出“池塘養殖水質改良關鍵技術與應用”(簡稱底排污技術),並形成了“深挖塘、底排污、五機合一、固液分離、溼地淨化、魚菜共生、節水循環、防止內外源性污染”的池塘底排污標準化建設規範,實現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爲天府新區築牢公園城市生態本底貢獻了標準智慧。“與傳統池塘相比,底排污池塘養出的成品魚肉質更細嫩,每畝產量提高20%,養殖效益增加3000元以上。”永興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對廣大農戶來說,如何在漁業養殖中既能“養出好品質”,也能“賣出好價錢”,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對此,丹龍漁業也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他們將標準化理念貫穿漁業生產銷售全過程,推出“七統一”的標準化產銷模式,即統一了魚苗、飼料、魚藥、生產規程、包裝設計、使用商標、銷售產品七個環節,爲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站式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丹龍漁業將發展眼光放長遠,堅持以市場爲導向,積極實施“標準提質工程”優化漁業養殖結構,引導農戶大力養殖錦鯉、黃顙魚等“高顏值、高附加值”的特色水產品。據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丹龍漁業已編制發佈《錦鯉養殖技術規程》《黃顙魚養殖技術規範》等5項團體標準,從魚塘選址、魚苗培養、安全管理、包裝運輸等多個維度提出了具體要求,爲廣大養殖戶提供科學、規範、實用的“養魚指南”。
“以黃顙魚爲例,我們將黃顙魚全產業鏈過程納入標準軌道,主要包含技術、管理和工作三大標準體系,共有各級標準68項,涵蓋內控標準21項,建立起從育苗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據李成龍介紹,標準化養殖的“丹龍”黃顙魚品質好、產量高,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單價也能比市場價高出10%—20%。
數字賦能,激起漁業新質生產力“浪花”
標準化+數字化是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的一大特色。
如果說標準化爲丹龍漁業插上了“質量翅膀”,那麼數字化則爲丹龍漁業裝上了“智慧大腦”。
“從前養魚‘靠天吃飯’,自從魚塘裡裝了智能設備,一部手機就能管理魚塘了,真正實現了手機養魚。”李成龍向記者展示手中的養魚“新武器”,只見他打開手機App,魚塘內的溶解氧、溫度、pH值、氨氮等水質變化數據一目瞭然。“一旦含氧量過低,增氧機可以自動開啓。”隨着他輕點屏幕,不遠處的魚塘內水花四濺,增氧裝置開始運轉起來。
從“靠經驗”到“靠數據”,從“會養魚”到“慧養魚”,丹龍漁業堅持以智慧助力、數字賦能發展現代漁業。據瞭解,丹龍漁業創新引進了成都市首套物聯網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對魚塘水質的實時監測、飼料投放的精準控制以及遠程自動增氧增溫等功能。“可視化、數字化管理,相當於給每個魚塘配備了一個‘24小時智能管家’,養殖戶只用動動手指就能輕鬆養魚,提高了養殖效率,增加了產出收益。”永興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丹龍漁業緊跟互聯網大潮,積極觸“網”開闢電商渠道,把養殖業玩出了“新花樣”——去年線上銷售額突破300萬元,爲廣大農戶開闢了新的銷售增長方向。然而,在其產業發展中,當前仍亟待突破的便是“丹龍”品牌不夠響亮的問題。
針對該現狀,永興街道和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日前專門組織質量標準專家深入丹龍漁業開展“巡迴問診”,併爲企業對症下藥開出“質量處方”——一方面積極擁抱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探索引入水下機器人、無人機巡檢、5G技術養魚等現代化裝備;另一方面着力構建以技術、標準、質量、知識產權等爲核心的品牌發展新優勢,加快形成更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智慧漁業新質生產力。
如今,在“標準化+數字化”的雙重加持下,丹龍漁業游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目前,該合作社已涵蓋孵化、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帶動養殖農戶11320戶、培育科技示範戶1370戶、發展養殖面積52500畝、建成科普示範基地6個,2023年年銷售8000萬左右,逐步成長爲引領天府新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鏈主”企業之一。
未來,四川天府新區將持續以公園城市標準化建設爲主線,積極發揮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着力打造標準更高、特色更強、質量更好、品牌更響的“三農”金名片,爲高質量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公園城市先行區持續注入產業活力。
記者:潘安琪
攝影:達霄羽、侯濤
編輯:劉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