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別再浮濫

(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立法院快馬加鞭通過新一波的紓困預算,追加金額高達2100億元;蔡政府該記取去年紓困的浪費,這次該做好「精準紓困」。

這波疫情經濟與就業市場衝擊,很可能超過去年;去年雖在疫情初期,曾有消費銳減、國內旅遊觀光崩盤出現,但情勢很快就反轉,而且嚴格來講,去年都是民衆自律」減少去購物餐廳用餐,並非強制的封鎖;相較這次的全國進入3級警戒,餐廳禁止內用規定,今年的衝擊當高於去年。

去年的紓困大撒幣,很明顯是有浪費、發放標準過於寬鬆的問題,不問收入是否受影響,以身分別或職業工會方式發放津貼,顯然不妥;舉其最明顯的案例就是,依照政府的標準,臺塑也能領取數十億元的紓困津貼,如此寬厚讓臺塑都「不好意思」去申請、去領取。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政府應可審慎一點、精準一點發放紓困補貼,遺憾的是,顯然不是如此,政府還是難脫浮濫發放津貼之嫌。

最明顯的案例就是:行政院決定發放每位國小以下孩童1萬元的家庭防疫補貼,預計花費250億元,就是不知所爲何來。如果這些家庭的收入未受疫情影響,政府有什麼必要發放其津貼?這些錢如果拿去發給那些家庭收入減少甚至歸零者更多津貼,是否更有效益,也更有道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的第3級警戒預定到6月14日,依照現在每天仍有數百人確診的情況來看,月中即解除的機率已低,再延長到月底,甚至更久的機會大增,這代表的是暑假的消費旅遊旺季可能接近歸零,經濟衝擊會比去年大,蔡政府最好能「精準紓困」,多留點彈藥,未來用上的機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