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社羣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中學生學習示意圖。圖/Ingimage

「早上起牀比較匆忙,搭校車時我會用手機背單字、看小說或漫畫,到學校邊吃早餐邊滑手機。回到家寫作業時,手機放旁邊播音樂,睡覺前再滑一下手機,逛個YouTube、Instagram。」來自新竹竹北的高三生昕妤分享自己一天的3C日常,即使進入水深火熱的高三,生活被課業塞得滿滿,還是需要一點「調劑」,而手機社羣就是她和同班同學宥捷最好的夥伴。

半生不熟或路人甲乙丙 社羣總有奇葩事

現代青少年幾乎離不開手機,每天都要用社羣,社羣上五花八門的事都有,常見的「炎上」已經不夠看。宥捷回想起國中時,一位不太熟的朋友在Messenger上傳了一大段訊息,大意是:「自己發生什麼事,如果不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幾個人,就要你家破人亡…」。宥捷當下嚇到,也認真思考該不該把訊息轉傳出去,甚至還和朋友討論了一番,不過她笑說,最後她仍沒轉傳訊息「還是活到了現在」,這件事至今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喜歡繪畫的昕妤在一次美術課堂畫明信片時,選中了一位攝影師在Instagram上發的作品,那是一張臺北的街景。擔心會有版權問題,於是她主動私訊畫好的明信片給攝影師,稱讚對方照片拍得很美,並詢問能否將這張明信片寄出國?結果攝影師不只同意,還讚賞她的畫很好看,「那真的超開心!」昕妤興奮地回憶。

昕妤因一張臺北街景明信片和社羣上的陌生人產生了連繫。圖/昕妤提供

在乎他人評論 發文得小心翼翼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小的「網紅夢」,昕妤曾想過替自己的繪畫作品開個社羣帳號,但最終作罷,除了課業繁忙外,令她卻步的主因仍是不確定自己能否承受他人的評論:「想到這些作品會讓很多人看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看到那些想法…會有一點壓力。」

現在的中學生常用LINE和Instagram,而大陸的「小紅書」也深受高中女生歡迎,昕妤分享使用心得,小紅書的用戶大多來自中國大陸,大陸人多、各種內容都非常豐富,這也是她爲什麼常用的原因;然而小紅書的評論比較「不客氣」:「小紅書評論有些蠻兇的,相較於Instagram,所以發佈的內容一定會篩選過,不太會在小紅書發表東西。」宥捷也提到,自己幾乎不在社羣帳號發文的原因就是「會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的發言或貼文」。

爸媽偷看女兒手機「糗」被發現

父母與孩子分屬不同世代,家長大多不清楚他們在社羣上「玩什麼」,有時難免起了好奇心,昕妤說爸媽曾經偷偷用她的手機看Messenger,沒想到卻無意間被自己發現,從此以後,她也把手機「鎖好」,父母再也無法再偷看她的帳號了。

除了這個事件之外,昕妤認爲爸媽平時還算開明,不太會主動過問他們的社羣生活。宥捷的父母同樣給予她一定程度的自由,但當她滑手機的時間太長時仍會出言相勸,「有點用太久了,要去做事」,只會稍微碎念一下,不會就此沒收手機。

Study With Me興起 中學生好喜歡

因疫情興起的「Study With Me」紅遍全球,這股熱潮也燒到中學生,昕妤分享,一名日本YouTuber安排下午時分開始讀書,中間歷經夕陽落下,從白天變黑夜,或是清晨從黑夜到白天的過程,每當讀書中途心情鬱悶時,擡頭看看影片中的美景,便能打起精神來繼續讀下去。

宥捷也跟着好同學昕妤入坑Study With Me,「我覺得蠻有效的耶,你會想跟着他的時鐘走,就是他可能會有不同的(讀書、休息)時段,有點像上課下課的感覺,會比較自律」。

科技不斷革新,手機APP的種類豐富,社羣也不再如大家所想的「狹義」只是聊天打屁,應用愈來愈多元,就像那句老掉牙的slogan:「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Study With Me等數位學習APP就是最好的例子,嘗試運用這些新興工具,或許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