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減負增效

“雙減”旨在減輕學生及家長負擔,增加課堂教學效果,已經成爲現階段小學教育追求的方向。其中,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思維邏輯、計算能力等方面任務要求較高。那麼,具體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減負增效?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挑戰。

基於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筆者認爲,小學數學教學減負增效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重視基礎教學。教材作爲實現數學教學計劃的藍本,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把握好教材教學,抓好“基本盤”是打好學生數學學習基礎的關鍵。現在一些數學課堂在教材基本教學中存在“嚼不爛”的問題,這其實是造成後續“做不會”“跟不上”的根本原因。小學數學重點內容主要是各種基本概念與定義,它們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概念、定義的興趣和主動性,調動學生思考與探究,從而建立通往數學核心素養的通暢路徑。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重視課本練習題,課本練習題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帶領學生把這些題目做會做好,再向外延伸,不要急於上難度。要提高知識鞏固質量,還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建立錯題本、及時糾錯的習慣。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分類整理錯題、詳細記錄易錯點、精講典型數學錯題、組織錯題本分享等活動,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培養學生的糾錯改錯能力,提高學生的整理、複習效率。

注重單元教學的結構化。首先教師要有“引導學生建構系統性知識體系”的教學意識。然後教師要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納入教學目標之中,下大功夫對單元教學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加工,可以通過同類知識點類比、相聯知識點串聯等方式,將學習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除了“教”之外,筆者還建議教師重視系列題型量化求解的做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與重點、難點相關的題型,舉一反三,不必採用“題海”戰術,就可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鞏固拓展效率。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層次分明的知識學習與練習鞏固中形成一定的結構化思維。

巧妙應用信息化手段。今天的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一些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學解決部分難點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到內容豐富的短視頻平臺上抓取相關知識點的視頻或片段創設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利用各種軟件將知識具象化。比如在《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利用3D建模相關軟件,繪製不同的多邊形並將其相應的性質特點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多邊形建立更加形象化的認知。

把知識置於生活場景中。抽象的數學知識對於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十分困難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採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可以把知識迴歸現實生活情境,有利於學生建立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原本艱澀的數學知識就“活”了起來。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生的認知難點,還要善於觀察生活,善於從數學角度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情境,從而實現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以“認識方程”爲例,教師可以結合英語教學中26個字母,讓學生在數字與字母間建立關係,通過“一隻兔子一張嘴,兩個耳朵四條腿”這種生活常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後再指導學生使用字母“a”來表示兔子的只數,讓學生思考要如何用“a”來表示兔子的腿數、耳朵數,這樣學生就能在生活化思考中得到“a只兔子有2×a個耳朵和4×a條腿”的規律。

不斷實踐差異化教學。差異化教學理念上很清晰,但對教師的實踐要求很高。在班級教學中發現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然後創新方式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才能促進學生潛能得到儘量充分的發展。班級教學中“一刀切”的做法是最簡便的,但是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因此,差異化教學是繞不開的問題。從教師角度來說,數學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性格、基本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及家庭環境的差異,可以嘗試通過給學生分層、給課堂問題分層、給作業練習分層、培優補差分層及教學評價分層等方式,在差異性中尋找教育平衡點,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都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成長機會。

(作者單位系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第五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9日 第09版

作者:喬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