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美總統都一樣,都得聽他們的"
綜合“今日俄羅斯”和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9月20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迴應媒體詢問時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稱俄羅斯支持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是在開玩笑,“普京總統很有幽默感,他經常在發言和訪談中開玩笑”。
拉夫羅夫補充道,俄方對美國大選的態度不會有什麼變化,因爲美國實際上由臭名昭著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控制。
他表示,自己對美國領導人“沒有任何幻想”,俄羅斯也不會寄希望於白宮或任何其他西方國家首都出現一個幫助俄羅斯解決問題的“好人”。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接受Sky News Arabia採訪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
普京支持哈里斯?拉夫羅夫:他是在開玩笑
據俄羅斯外交部網站消息,拉夫羅夫在莫斯科接受英國天空集團旗下天空新聞臺阿拉伯語頻道(Sky News Arabia)採訪時發表了上述言論。
本月早些時候,普京在東方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表示,對於下一任美國總統的熱門人選,俄羅斯沒有發言權,俄羅斯尊重美國人民的選擇,並笑稱俄羅斯支持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由於他退出了競選,俄方會按照拜登的推薦支持哈里斯。
當地時間9月20日,被問到普京上述表態時,拉夫羅夫解釋稱,普京是在開玩笑。
至於俄羅斯如何調整政策以適應下任美國總統,拉夫羅夫稱:“我認爲我們對美國當前或歷屆選舉的長期態度,沒有什麼不同,因爲美國由臭名昭著的‘深層政府’控制。”
他表示,拜登的身體狀況使其無法長期治理國家,但美國依然轉動着“齒輪”,繼續通過烏克蘭當局開展軍事行動,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是如此,繼續阻撓聯合國安理會敦促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停火的決議。
“國家機器在運轉,它準備好應對任何威脅到美國統治地位的對手。”拉夫羅夫說道。
“今日俄羅斯”提到,所謂“深層政府”指的是那些非經民選產生、卻實際掌控政府政策的隱秘官僚,尤其是情報機構和軍方的領導人。特朗普在其總統任期內一直抨擊這股勢力試圖破壞其議程,指責“深層政府”成員阻礙他從阿富汗和敘利亞撤軍,並策劃了“通俄門”風波,以損害他的聲譽,使美俄之間關係惡化。
普京此前曾表示,這些影子官僚是美國真正的權力中心。今年2月,普京接受美國記者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採訪時表示 ,白宮易主不會影響美國對俄羅斯的態度,“這與領導人的個性無關,與精英的心態有關。”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接受Sky News Arabia採訪 俄羅斯外交部 視頻截圖
“俄羅斯已經得出結論,不指望得到美西方的幫助”
俄外長還提到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稱美國人正將中國渲染成其“主要威脅”,動用了一些制裁手段,“但沒有像對俄羅斯(制裁得)那麼多”,比如限制技術設備對華出口,對電動汽車、鋰電池等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
“西方曾經提倡的主要原則——公平競爭在哪裡呢?財產不可侵犯的原則去哪了?還有很多其他的。這一切都已成爲過去。”拉夫羅夫說道。
他坦言,自己對美國領導人沒有任何幻想,並提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時與普京進行了多次會晤,“白宮也接待過我幾次,他(特朗普)很友好。但特朗普政府定期、持續地對俄羅斯聯邦實施制裁,這些制裁相當嚴厲。”
拉夫羅夫說,俄羅斯已經得出結論,自力更生是最好的選擇,不指望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領導人會幫助俄羅斯。
延伸閱讀
觀察者網 消息,本週末,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將在美國特拉華州舉行爲期兩天的領導人峰會。美方官員聲稱,對中國的“擔憂”將成爲“議程重點”,四國將就加強南海“海上安全”等問題共同發佈“具體成果”。香港《南華早報》9月20日報道,分析人士認爲,此舉“幾乎肯定會激怒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即將離任,這將成爲這些現任領導人的最後一次會面。這個由一位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主持的峰會究竟能取得什麼成果,以及QUAD今後是否能維持其影響力,甚至是否會“名存實亡”,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
拜登笑着拍岸田肩膀
拜登“家門口”辦會,保留遏華戰略遺產
這是QUAD機制獲得重啓後的第四次線下首腦會晤,拜登特地將地點選在了自己的老家,距離首都華盛頓以北約160公里的特拉華州威爾明頓。
“在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個月裡,拜登歡迎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領導人來到他的特拉華州家鄉,推動外交對抗中國。”路透社20日寫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分析,這是拜登面臨政權交接之際,爲提升自己的外交政策遺產做出的“最後努力”,以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路透社說,峰會的議程包括加強在印度洋的安全合作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18日聲稱,他預計領導人們將討論“印太地區”仍然存在的挑戰,包括所謂“中國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不公平的貿易行爲”以及臺海緊張局勢。
有美國官員放言,這次的會後聯合聲明,預計將在南海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上使用比以往更強硬的措辭。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和大洋洲事務高級主任米拉·拉普-胡珀稱,四國領導人屆時將共同宣佈“海上安全”等方面的“具體成果”,包括海岸警衛隊之間的合作。
儘管拜登政府高級官員宣稱,QUAD只是“夥伴關係”,並不針對中國,但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亞洲政策專家、前美國政府官員莉薩·柯蒂斯(Lisa Curtis)認爲,新的QUAD海上安全倡議將向中國發出“非常強烈的信號”。
《南華早報》稱,分析人士預計,此次峰會將就“幾乎肯定會激怒中國”的措施達成一致,這從今年7月QUAD外長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可窺見一斑。該聲明沒有點名中國,但稱“嚴重關注東海和南海的局勢”,重申“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通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
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南亞計劃主任法爾瓦·阿默爾(Farwa Aamer)說:“週六的峰會可能會進一步重申外長會議期間討論的內容,或在此基礎上取得更具體的成果,但這還有待觀察。”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當時迴應說,中方一貫認爲,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及地區倡議都應有利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而不是拼湊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損害地區國家的互信與合作。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嘴上唱着“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太”的高調,乾的卻是人爲製造緊張、煽動對立對抗、遏制他國發展的事,與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繁榮的亞太大勢背道而馳,註定不得人心。
林劍表示,中方堅定不移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堅持同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妥處雙邊涉海問題。個別域外國家頻繁派遣先進軍機、軍艦到南海炫耀武力、製造緊張,並編織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在地區製造分裂、挑動對抗,已經成爲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和挑戰。中方堅決反對有關國家假“反對脅迫”之名,行集團對抗之實,以“維護秩序”之由,實則維護的是少數國家炮製的家法幫規。我們敦促域外國家切實尊重地區國家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的努力,少給地區局勢點火澆油。
“最後的峰會”,凸顯拜登“私人色彩”
其實,作爲QUAD機制第四次領導人峰會,這次原本輪到印度主辦。但拜登去年5月因國內債務談判臨時取消訪問澳大利亞行程,導致當時原定舉行的QUAD領導人峰會取消。以2024大選年爲由,印度原計劃今年1月舉辦峰會的計劃,也因拜登“無暇出訪”而推遲。
據拉普-胡珀說,在拜登決定不再尋求競選連任後,印度總理莫迪“慷慨地同意”交換主辦國。
正如一名白宮高級官員所言,拜登在這場“最後的峰會”中融入不少“私人色彩”:他把與各國領導人的雙邊會晤安排在了自己位於威爾明頓的私人住宅中。拜登已經在當地時間20日傍晚會見了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21日將與岸田和莫迪舉行類似的會晤。
CNN指出,這些一對一的會談預計將不對媒體開放,這與大多數領導人舉辦雙邊會談時的做法不同。在大多數雙邊會談中,媒體通常至少有機會目睹活動的有限部分。
拜登和阿爾巴尼斯20日會面後在社交平臺X發帖
按照白宮官員的說法,拜登從岸田去年將七國集團(G7)峰會搬到自己家鄉廣島中獲得靈感。“首相對廣島和他在那裡的經歷感到非常自豪,這給總統帶來了影響,因爲他對威爾明頓也有同樣的感受,”柯比說,“這些私人關係對他來說意義重大。他認爲私人關係對外交政策很重要。”
前述白宮高級官員稱,爲強調這一理念,拜登邀請其他三國領導人在他曾就讀高中的阿奇米爾學院(Archmere Academy)共進“私密”晚餐。這是一所位於特拉華州克萊蒙特私立天主教學校,此次QUAD機制峰會的主要會議也將在這裡舉行。
這種“私人色彩”也體現在峰會的其他議程上。一名美國官員表示,QUAD領導人將啓動一項旨在減少“印太地區”宮頸癌的新夥伴關係,這是拜登標誌性“癌症登月計劃”倡議的延伸。美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都曾患過皮膚癌,拜登長子博·拜登於2015年因腦癌去世。
QUAD前景“懸而未決”,印度成關鍵?
據《日經亞洲》20日報道,談及週末峰會,拉普-胡珀說:“你會看到一些跡象表明,QUAD不僅僅是某個政府或某個國家的倡議,而是一項旨在長期持續的倡議。”這位美國政府內部的新生代“中國通”還說,領導人們將“花很大的篇幅”討論QUAD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一個由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組成的小組在峰會前也宣佈成立一個新的“QUAD核心小組”。民主黨衆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隨着印太地區對全球安全和經濟繁榮越來越重要,美國必須繼續加強與QUAD的關係,”
然而,包括《日經亞洲》在內的不少外媒都指出,四國今後能否繼續在QUAD機制下保持密切互動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除了明年1月的白宮交接,岸田預計將於本月28日,即此次訪美后不久卸任,澳大利亞也將於明年5月舉行大選。
在CNN看來,儘管官員們對QUAD的持久力表示有信心,但這一機制的持續性可能在週末會議上佔據重要地位。這涉及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和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之間,誰將領導下一屆美國政府,以及美日印澳四國將對QUAD聯盟和中國採取何種態度。
莫迪與拜登會面現場畫面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1日介紹,QUAD最初是爲應對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而建立的,後在2017年由特朗普政府恢復。拜登上任後又將其升級爲“定期會面”的領導人峰會,以幫助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是美國政府“印太戰略”的主要抓手。這幾年,這一機制在軍事等實質性領域也小動作頻頻。
“炒作無法掩蓋QUAD的生存危機”,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名譽教授、前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20日投書《日經亞洲》稱,在拜登的領導下,QUAD議程已轉向全球挑戰,但這個僅有四個國家組成的集團,無力應對普遍挑戰,其六個工作組在關鍵和新興技術、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疫苗和外層空間方面的合作也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具體進展。
切拉尼說,由於缺乏明確的戰略使命,QUAD似乎迷失了方向。儘管這四國從未公開承認這一點,但外界普遍認爲QUAD的成立是爲了在軍事上應對中國的崛起。這名印度知名“鷹派”學者認爲,在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地區衝突的背景下,美國越來越不敢同時與中國“交戰”,比起威懾,外交成爲拜登更青睞的手段。
澳大利亞樂卓博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國際關係教授尼克·比斯利(Nick Bisley)19日也撰文指出,在QUAD重返國際舞臺的五年間,雖然獲得了許多媒體的關注、發佈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宣言”,但在具體合作方面並未取得很大成就,對地區戰略平衡的影響也有限。
比斯利評價說,美日印澳政府顯然正將QUAD作爲其優先事項,但各國仍未具備作爲一個四國集團開展工作的能力。“這是基本經驗和官僚能力限制造成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投資的增加,我們或許可以期待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爲止,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
但究其本質,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20日的一篇評論將這歸因爲QUAD內部凝聚力的缺失。“QUAD最初是作爲北京的懷疑論者俱樂部而成立的,但其成立的基本要素看起來並不令人滿意,更多的是基於恐懼,而不是一種團結的共同情感。”文章作者、地緣戰略分析師伊姆蘭·哈立德(Imran Khalid)寫道。
尤其印度,是這一聯盟中“最不可預測”的成員。哈立德稱,儘管華盛頓總是試圖讓新德里在全球問題上站在自己一邊,但後者往往編織出一條獨立的行動路線,甚至在俄烏衝突等關鍵問題的政策上與之發生衝突。他認爲,印度的“戰略願望”就是利用與美國的關係爲自己謀取利益。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分析也指出,這些分歧破壞了戰略聯盟的概念。
在對華政策上,QUAD另三國也和美國存在利益不一致的部分。美國“政客”新聞網19日預估,如果這次峰會上拜登在“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標準說辭之外,再提出更多的要求,可能會嚇到日本和印度。日本駐美大使館前政治事務特別助理、現美智庫史汀生中心日本項目主管辰巳由紀表示,日本和印度“不想發出‘我們反對你們’的信息——他們希望留出一些空間與中國接觸”。
哈立德補充,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的變化也是分析QUAD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指出,隨着堪培拉與北京關係的密切,澳大利亞內部可能會對美國領導的、主要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產生牴觸情緒,而這種內部的動態變化也折射出該地區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