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HK》臺海局勢是俄烏戰爭翻版?(陳景祥)

達志影像

最近圍繞中美和兩岸關係的一個討論熱點,是有關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在1月9日公佈的一份關於「臺海戰事」沙盤推演的報告。報告長達165頁,推演臺海如果在2026年爆發戰爭,而美國、日本、臺灣會共同抗衡中國大陸,美國及其盟友將損失大批戰艦、戰機及數以千計軍人,臺灣的經濟也會被摧毀;然而,中國大陸在多個情境估算(scenarios)中都會戰敗,並因此動搖中共的執政地位!

報告認爲,臺海戰事代價高昂,勝利對美國來說並不足夠;美國需要做的,應是立刻加強阻嚇力量(strengthen deterrence),避免戰爭爆發。

美國智庫分析臺海關係的報告多不勝數,這次CSIS報告特別之處,是以臺海爆發戰爭作爲分析主題,故此報告題目名爲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報告指CSIS的沙盤推演(wargame)共「運算」了24次,反覆推敲才得出結論。

●美智庫分析臺海戰事勝負 顯然另有所圖

報告吸引人的地方,是假設臺海戰事已經爆發,中國大陸與美、日、臺打將起來會有什麼結果。過去分析兩岸問題的研究報告,多是估計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次CSIS不再分析可能性,而是直接分析開戰的結果。報告指近期北京頻頻高調宣稱要統一臺灣,而武力攻臺是其中一個可能,因此臺海戰事成爲美國國家安全的焦點議題,需要有一個詳盡且透明度高的分析。

臺海一旦爆發戰爭,要分析戰情、雙方傷亡情況、誰勝誰負的機率,都需要軍事和情報專家參與,不是一般學術或研究人員可以做的。但是,戰爭的勝與敗、各方損失多少,要準確預估既不容易,意義其實也不大!

兩岸問題涉及政治、歷史、文化之爭,北京把「祖國統一」列爲國策,繼香港、澳門之後,必會向臺灣施壓爭取早日統一;但以武力攻臺達成統一目標,一直都不是第一選項。這次美國智庫以戰爭爆發誰勝誰負作爲分析主軸,顯然是另有所圖,想發放的信息應該是:如果北京真的對臺動武,它將要承擔多大損失?

北京在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目的在「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其中第8條指「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當年對《反分裂國家法》的解讀,是爲對臺動武劃出紅線,及申明以「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的前提,而動武可以說是「最後選擇」。

●3件事加速大陸認定臺灣「走向獨立」

臺灣國防部於2015年發佈的《104年中共軍力報告》,對大陸以武力攻臺的「可能時機」作了7項評估,包括(1)臺灣宣佈「獨立」;(2)臺灣明確朝向「獨立」;(3)臺灣取得核子武器;(4)內部動盪不安;(5)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6)外國勢力介入臺灣島內事務;(7)外國兵力進駐臺灣。

對照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臺灣「自我評估」的7個武力攻臺時機中,第六及第七都是正在發生及可能發生的狀況(美國已有政客呼籲應在臺灣駐軍);加上近年發生的3件事,正加速令大陸認定臺灣正朝着「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方向走。

第一件是香港在2020年通過《港區國安法》及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後,臺灣加強「一國兩制證實不可行」、「香港經驗前車可鑑」等論述和宣傳,堅拒任何跟大陸和平談判的可能,並加強與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官式交往(國會議員訪臺)。

第二件是中美走向全面對抗。川普政府先跟中國開打貿易戰,然後擴大至金融、科技等領域;到拜登上臺,中美對抗持續,美國府會皆鎖定中國爲頭號對手兼最大威脅,力陳中國在印太地區不斷推進軍事擴張,美國於是加強對臺出售軍備。

拜登政府上臺兩年,已先後8次對臺軍售。美國參議院則在去年12月15日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從2023至2027年的5年內,對臺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中美對峙,華府「以臺製華」策略是清晰無誤的。

第三件事是俄烏戰爭。西方輿論一直認爲中國表面上不對俄烏戰事表態,但內裡其實與俄國站在同一陣線。而歐盟和北約把矛頭指向俄羅斯,唯同時亦對中國充滿敵意,北約更在去年7月的年度峰會上,首次將中國寫入其戰略概念藍圖,把中國視爲「系統性挑戰」。

●俄烏戰事與臺海局勢 驚人相似

俄烏戰爭雖然跟中國無關,卻意外地扯上兩岸關係,西方媒體把大國(俄羅斯)入侵小國(烏克蘭)的情節套在臺海問題上。BBC(英國廣播公司)一篇「新聞分析」,就提出烏克蘭戰爭究竟會否、又將如何影響臺海關係的未來和臺灣命運?如果中國大陸武統臺灣,美國會不會協防?(〈烏克蘭戰爭和臺灣:解答讀者關於俄烏衝突和臺海未來的三個問題〉,BBC中文網,2022年3月12日)

事實上,俄烏戰事與兩岸局勢有驚人相似之處:西方一旦把某國鎖定爲潛在安全威脅、戰略對手之時,就會用盡各種方法包圍、阻遏,步步進逼,到最後戰爭「自我實現」,成爲無法挽回的結果。現在看來,兩岸形勢似乎正在朝俄烏戰爭爆發前的模式發展!

現在追溯俄烏戰爭的起源,是北約東擴觸發了俄羅斯反擊,俄方認爲北約東擴嚴重威脅俄羅斯安全。但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積極與美國及歐洲建立友好關係,唯1992年2月,北約時任秘書長韋爾納(Manfred Wrner)訪問烏克蘭時,已經開始了烏克蘭與北約的對話;到1993年,烏克蘭成爲獨聯體之中第一個與北約建立合作磋商機制的國家。

俄羅斯一直指北約東擴「嚴重涉及俄羅斯利益」。但事實是,從1990年至今北約已先後5輪東擴,加入的成員絕大部分都是前《華沙公約》締約國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曾經走過親西方路線,但西方陣營始終視俄羅斯爲「心腹之患」。同樣,中國大陸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跟美國友好,唯華府從來沒有放棄過要針對中國!

北京一直把臺灣問題視爲中國核心利益,視臺灣爲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中美建交公報》內美國對此亦公開承認;然而這些條文在美國的《臺灣關係法》之下,被美國化解於無形──美國宣稱「爲協助維持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與穩定」,將會繼續維持與臺灣的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甚至以國內法的形式規定,美國可以「提供防禦武器給臺灣」。

●相信中美在互試底線

大陸一直反對外力介入臺灣,但美國及其盟友對臺售武、加緊圍堵中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這種對着幹的形勢,最終可能會重蹈俄烏戰爭覆轍,臺海終於難逃一戰!CSIS報告分析臺海戰事誰勝誰負,可視之爲美國信息戰一部分,就是以分析報告的形式警告中國大陸,一旦臺海開戰,大陸將要付出什麼代價!

到底是「靠嚇」,還是藉公開輿論打消大陸動武念頭,相信中美都在互相測試對方底線。美國及其軍事盟友現在的對華策略,正是過去對付俄羅斯的翻版。由此路進,臺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大。CSIS把戰事「假設」在2026年發生,內裡又是否藏着什麼玄機?

(本文來源《思考HK》,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