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嬰洗澡發現「腹部有腫塊」 竟是惡性「肝母細胞癌」
▲肝臟原發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癌」好發於3歲以下嬰幼兒。(圖/馬偕醫院新竹分院提供,下同)
「肝母細胞癌」爲兒童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多好發在0至3歲幼童身上。一名四個月大的嬰兒,因不明原因造成腹部腫脹,爸媽看了多間診所也不見小孩好轉,直到新竹馬偕醫院小兒腫瘤科醫師黃鼎煥、小兒外科醫師黃富煥,藉由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血清胎兒蛋白指數與肝臟腫瘤切片診斷後,確定小朋友得到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癌」。
醫師黃鼎煥表示,目前臨牀上發現早產兒、過度增生症候羣病童,以及帶有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基因變異者的發生率較高,但直接的誘發致病因子尚不明確。根據統計,肝母細胞癌的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1.8%,大部份發生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且男孩略多於女孩。患者因年紀小,語言能力尚未成熟,加上發病症狀不明顯,許多新生兒爸媽容易忽略,因此常常難以及早診斷。
黃鼎煥表示,肝母細胞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腫瘤大到一定程度後,會有腹脹、腹部腫塊,或是食慾減低等情形,若腫瘤壓迫到膽管系統則會有黃疸現象。許多病童是在別的醫療狀況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的,建議家長在幫孩子洗澡、換衣服時,可多仔細留意小孩腹部。
肝母細胞癌確診方式有其特定性,經過抽血判定血清胎兒蛋白指數AFP,腫瘤與指數增長爲正相關,因此可做爲腫瘤標記。另外超音波可確認肝臟腫瘤數量;病理切片爲判定腫瘤好壞;電腦斷層能判定腫瘤大小、位置,以提供手術前的完整評估。小兒外科醫師黃富煥表示,兒童腹腔空間小、總血量較成人少,手術相對要比成人開刀成熟、細心,因此事前的準備工作需更詳盡。
▲對於肝母細胞癌最好治療方式爲手術切除與化療搭配。
對於肝母細胞癌最好治療方式爲手術切除與化療搭配,肝臟腫瘤手術需考量腫瘤位置、大小、血管分部等情況,如腫瘤位置靠進血管壁,經開刀切除後需再依患者情況搭配四至八次化療,以確定癌細胞完全撲滅。小兒外科醫師黃富煥說明,因肝臟有代償性增長功能,一般肝臟切除手術可容許失去約三分之二容積,但在兒童肝臟手術中,往往希望能保留越多越好。由於小兒肝臟再生能力強,部分孩童4至6個月能恢復原來肝臟體積的8成,一年左右幾乎能恢復原來大小。
由於手術後還需伴隨化療治療,化療除了殺死癌細胞外,也會降低身體免疫力,因此吃到不潔生食、腸胃產生不好菌種都可能造成嚴重感染。病患接受化療期間應行「低菌值飲食」,食物必須煮熟、水果則要選擇可去皮的當季新鮮貨食用,加工食品、益生菌,都應暫時避免。除了衛生外還需注意飲食均衡和營養,纔有足夠抵抗力來面對後續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