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科學的碎片廢棄的空間通信天線綜合體

今天我們要介紹位於亞美尼亞首都30公里外的阿什塔拉克-2小鎮內廢棄的科學研究天線綜合體——無線電物理與電子學研究所。

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亞美尼亞的比尤拉坎天文臺就開始了在射電天文學中應用極高頻無線電物理方法的科研工作。

到1950年代末,無線電物理與電子學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結果到1960年,基於比尤拉坎天文臺的射電天文學部門,成立了國家科學院的科研分支,專注於無線電技術、自動控制、理論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和超導性。這個分支迅速發展壯大,最終變成了無線電物理與電子學研究所(IRF),在該所中開展了許多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涉及無線電物理、半導體電子學、光電子學、電子自動化、射電天文學方法及設備等。

在該研究所中,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科研技術研究,開發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超靈敏接收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在基礎科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用於執行實際任務。

除了在整個蘇聯展開的地面遠程空間通信站系統外,該研究所還開發了地球遙感系統,這些系統安裝在“和平號”空間站以及其他一些航天器上。具體而言,該研究所開發的RP-600輻射計綜合系統被安裝在“和平號”空間站上,並一直成功運行,直到空間站的服役期結束。

與此同時,在該區域還建造了一座配備多種天線的天文臺,用於跟蹤太空物體。

根據蘇聯政府的特別命令,該研究所的應用無線電物理實驗室開發並實現了新型測量方法,創建了與國際同類設備性能相當的高靈敏度微波設備。幾十年來,這些設備被用於測量蘇聯所有遠程空間通信站的天線參數。此外,研究所還與主要科學中心合作,參與了諸如“金星號”、“火衛一號”、“海洋號”、“金星號”等知名國際項目。

1978年,在研究所的電子自動化部門基礎上成立了一個特別設計局,工程師們在此設計了蘇聯軍事航空所需的加速器和導航設備樣機,並研究了微波領域的電磁振盪。

蘇聯在該共和國的科學發展上投入了巨資。例如,生產了大量電子計算機設備,其中包括計算機。在研究所的設計局裡,設計並量產了數字轉換器“米赫塔爾”,開發了高紫外線敏感度的光電接收器。到1980年代初,成立了一個科學生產聯合體,負責生產穩壓管、穩流器、噪聲發生器、二極管矩陣等。此外,在1980年代中期,還開始建設一個新的聯合體建築羣,計劃用於生產國產微處理器,甚至採購了不少國外設備。

然而,隨着蘇聯的解體,所有建設工作都被叫停,設施先是被封存,隨後被遺棄。

研究所本身也在這一時期艱難維持,多次被私有化,最終又歸回國家所有,但其運作規模大幅縮減。儘管如此,研究所仍參與了與俄羅斯航天局的項目,但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重點講述位於研究所設計局舊址的廢棄天線綜合體。

因此,我們來到了距離埃裡溫30公里的小鎮阿什塔拉克-2,也稱爲“科學城”,位於海拔約1100米的高地,距離阿什塔拉克小鎮僅數公里。這個名字直譯過來就是“科學城”。

在一個傾斜的圍欄後面,廢棄的天線立刻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首先,我們走向“軌道”地面空間通信站的拋物面天線,其反射鏡直徑爲12米。

我們曾多次介紹類似的天線,不過這些天線主要用於電視和廣播信號的轉播。

而這座天線則是用於科研目的。

如今,這座天線已經被樹木圍繞。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它的內部完全被掠奪一空。

天線的底座建築同時也充當了天線的支撐結構。

因此,我們開始往上爬。

在天線的底部,安置了用於旋轉天線的裝置。

齒輪減速器。

再往上是天線垂直傾斜的調節機構。

連接到調節機構的密封艙口。

我們繼續爬進天線的反射碟。

進入的通道是一個小型彎曲艙口。

終於,我們到了頂上。

在天線底座上還能看見“軌道-2 ?? 000.04.200.”的半模糊銘牌。

從上面可以看到其他的天線。

還有通向這些天線的走廊。

這些走廊從天線延伸到兩個位於中央的建築。

我們繼續前往這些建築。

它們內部也完全空無一物。

從這裡可以看到“軌道”天線。

還有另一座拋物面天線。

遺憾的是,我們沒能找到這座天線的名稱,因爲蘇聯空間通信天線主要數據庫網站已經無法訪問並被刪除。

因此,我們歡迎瞭解更多信息的讀者提供幫助。

通向這座天線的走廊有兩處坍塌。

因此,攀爬上去非常危險。

我們只能從地面觀察這座天線。

再度回到中央建築。

從這裡走向另一座幾乎相同的天線。

通向這座天線的線路是半地下的電纜線路。

不過,我們也無法爬上去,因爲梯子太高了。

在草叢中,還有一座生鏽的天線。

這座天線的型號也未知,因此我們沒有更多信息。如果您瞭解,請告知我們。

好了,這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

感謝您的觀看,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