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政治的掙扎?南韓在野勢力的山頭分裂
宣佈退黨的安哲秀,引發韓國政壇的軒然大波。 圖/路透社
這是曾爲南韓「政治明星」的安哲秀,在13日記者會上的沉重發言;由於與同黨的新政治民主聯盟代表(黨魁)文在寅陷入理念對立,他公開選擇退黨,並揚言將籌組能真正實現政權輪替的「新勢力」。此時,離南韓國會選舉,只剩4個月時間。
出身醫科的安哲秀,後來成爲南韓代表性的電子工程專家。頂着「第三勢力」光環,他進出政界,希望締造南韓的「新政治」——拋開傳統選舉動員方式、打破既有政治人物迂腐相勾結與威權的形象、建立傾聽市民意見並直接對話與合作的機制。
但這條路並不順遂。先是2012年總統大選,在無黨無資源挹注的情況下,他選擇讓位給文在寅,與朴槿惠對決;大選後,他當選國會議員,準備籌組第三勢力,卻臨陣與在野的民主黨,共組新政治民主聯盟(新政聯),此後黨內卻陷入派系鬥爭,他與文在寅的衝突再度浮上臺面,如今黯然退場。
安哲秀批判道:
2012年總統大選,安哲秀(左)在無黨無資源挹注的情況下,選擇讓位給文在寅(右)。 圖/美聯社
朴槿惠政府自就任後,施政過於專斷,強推國編歷史課本,又打壓工運勢力,引發民怨批判,但執政的新世界黨,仍維持40%以上支持率;反觀陷入內鬥的新政聯,則在25%間「上下搖擺」。隨國會選舉將至,近來「執政黨將大獲全勝」、「在野黨大選不用玩了」的意見,開始在南韓社會出現。
安哲秀抱怨文在寅獨攬黨權,不僅沒能仲裁內部紛爭,也無法爲新政聯提出吸引支持者的政策與選舉目標。儘管新政聯支持率低落,文在寅聲望卻在黨內領先安哲秀與首爾市長樸元淳等人。
以政黨政治起家的文在寅,希望加強新政聯的「進步」路線,培養原本弱勢的基盤,繼而與「保守」對抗,讓選戰迴歸既往的二元對決;曾標榜第三勢力的安哲秀則認爲,應儘可能吸引中間選民支持,故須淡化意識形態包袱。在向文在寅提議舉行全黨大會,要求文下放權力與面對黨員共商對策而未果後,覺得已無發揮空間的安哲秀,決定退黨。
記者曾先後在採訪現場,近距離觀察兩人。文在寅富有極強的演說與煽動能力,在遊說場合,相當擅長政治語言;又因出身特戰士,給人積極與強悍的印象。相反地,安哲秀顯得謹慎內斂。他言談不多,也沒文在寅親切,話語中帶尖銳,比起強調個人主張,他抱着單純的理想,像學者一樣,層層回答與分析問題。
一位具英雄主義色彩的前人權律師,碰上性格沉着,無政治包袱,卻又懷有理想主義的工程專家,迥異的風格,已能料想會有摩擦碰撞。
相對謹慎內斂的安哲秀,言談不多,也沒文在寅親切,話語中帶尖銳,他抱着單純的理想,像學者一樣,層層回答與分析問題。 圖/美聯社
在野黨大票倉——全羅道與光州的支持者,對文在寅持有少許戒心;一來是上次大選敗北,二來是作爲「親盧武鉉」(慶尚道出身)派代表人物,全羅道選區的國會議員被排除在黨務體系外,成爲「非主流」派,作爲進步陣營的代表性與正統性,遭到稀釋。
今年國會議員補選,被認爲是在野黨資深戰將的前法務部長千正培,打着「復原湖南(全羅道)政治」之名,宣佈離開新政聯,並在光州以過半票數,擊敗新政聯推出的候選人,後來又決定組建新黨。如此結果被視作全羅道「民心轉移」的警訊,安哲秀也順勢搭上這股「轉移潮」,藉「反文在寅」發揮若干影響力。
安哲秀的離開,對新政聯衝擊在於,可能引發黨內非主流派與挺安者「同進退」。有人已表示將離開,也有人要留在黨內與文在寅「對抗」,這也讓安哲秀欲籌備的「新勢力」規模難以預測。但千正培已向安招手錶示願共同合作,若成功結盟,在野陣營分裂將加劇。
據《中央日報》14日施測的民調顯示,對安哲秀退黨是否爲錯誤之舉,以及新政聯分裂之責,全國與新政聯支持者的民意,呈現極大反差。但能確認的是,若在野勢力在安哲秀退黨後,仍無法有效協調並共推單一候選人,則國會選舉,新世界黨將坐收漁翁之利。
而安哲秀退黨,衝擊到新政聯,國會黨團的會議中斷,使國會年終議程與朝野協商受影響。相較於新世界黨的正常運作,帶給人安定感,新政聯的內鬥檯面化,看在不少人心中,可能更感憂慮,徒增負面印象,如何儘速收拾局面,或化危機爲轉機,同時考驗着安哲秀與文在寅的政治智慧。
圖/作者楊虔豪製圖。
圖/作者楊虔豪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