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一中國文老師樑佳雯 陳婉玲 帶學生走近臺南歷史
臺南一中國文老師樑佳雯(右)、陳婉玲開設「城市說書人:走近臺南、走進生活」選修課,將國文融合歷史、地理特色,引領高三生將臺南文史內化成文學養分。(曹婷婷攝)
臺南一中國文老師樑佳雯(右)、陳婉玲開設「城市說書人:走近臺南、走進生活」選修課,將國文融合歷史、地理特色,引領高三生將臺南文史內化成文學養分。(曹婷婷攝)
18歲眼睛看身處城市,會留下什麼?臺南一中國文老師樑佳雯、陳婉玲開設「城市說書人:走近臺南、走進生活」選修課,將國文融合歷史、地理特色,帶高三生記錄學校周邊殘牆、柏油路下的德慶溪等,將臺南文史內化文學養分,宅男變文青,改變看待世界的眼光!
國文不只是背誦,2年前,樑佳雯與志同道合的陳婉玲展開「城市說書人」選修,每年只收25名高三生,作業雖不輕鬆,但忙於學測的學生卻最愛這門無關升學的選修課。
樑佳雯說,時下學生普遍欠缺與人互動,這門課爲學生打開一扇窗,要求學生與在地職人閒聊,對於熟悉電腦、不善溝通的孩子,當下彆扭尷尬,事後卻回味不已。
陳婉玲說,這門選修課讓不諳寫作、不熟悉臺南歷史的高中生,留下精彩扉頁,學生在尋訪地景、文史過程,經由與人互動,宅男不再宅,更打開感官,下筆不再言之無物,去年大考中心範文第一篇就是選修這門課的孩子作品,兩師成果更獲全國跨領域科目選修課程教學計劃肯定。
樑佳雯最早從2011年投入把臺南城市意象導入課程,起初,利用國文課讓學生將學校周邊殘牆找回來,學生完成《過城》地圖、專書,接着,帶着學生尋訪柏油路底下的德慶溪,甚至辦展。
她強調,課程需要改變,從生活着手,學生「最有感」,她早期2小時的課須備課20個小時,辛苦不在話下,但一頁頁成果,最大回饋來自於學生從辭不達意,一個個蛻變成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