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董事該怎麼審議票價
報載臺鐵公司董事會將在十月廿二日審議臺鐵新票價方案。董事會上次要求補資料,沒有實質審查經理部門的提案。交通部新部長期間表示支持臺鐵廿九年後合理調價,從內外期待看來,本案不會多拖延,幾天後新臺鐵就要具體提報新票價方案。
那麼,今年元旦掛牌的臺鐵公司,諸位董事要怎麼看待新公司的新票價呢?
首先,臺鐵公司董事會在票價的角色應該大於臺鐵局。這是公司化的真諦。想鬆行政的綁,有自主空間、追求獲利,對等的營運責任就該加大,董事會就要擔起更多決策。
以前臺鐵局只提報票價方案,陳請主管機關覈定官版票價。「臺鐵版」只就成本面累計出單位運價,也沒人當一回事,反正交通部會另有一套「照顧版」,給出真正的打折票價。今天的臺鐵公司董事會,肩負營運決策,面對最大收入的票價調整,當然要有自主主張,不應該只是幫經理部門轉陳方案給主管機關。
其次,是方案內容要進步。過去臺鐵局只依「成本面」提案,乘客接受度是主管機關並同政治照顧考慮票價方案的「需求面」。
今後的臺鐵董事會必須兼顧成本和市場,不能坐視經理部門只計較成本,且還要問會不會把乘客嚇跑、要不要從業務面抓大放小等等,向社會提出公司調整票價的論理和整體策略。換句話說,今後沒有臺鐵版,也不該有照顧版,就只有「公司版」!
由良善盡責的董事會提出自主自立的票價方案,請主管機關支持確認,並爭取必要的政策協助。
進一步,有了更大自主空間的臺鐵公司,也要請求上級機關連帶負起明確政策責任。
今天面臨票價調整的客運事業,不只是新臺鐵,也不是隻有鐵路票價廿九年不準動。公路客運十七年,北捷和公車是廿六和廿四年都沒調票價。政府寧可廿年揹衆人之債,卻還不改作法,纔是這一次臺鐵票價案的核心。
這個拗不過來的死結,就是不肯用政策面對結構性問題。過去二、三十年政府常用虧損補貼名目發錢,但是年年靠現場折衝,金額不穩定,監督也不嚴謹。重視公運成爲政治口號,卻沒有法制化的公共運輸政策。沒有長期補助財源,鼓勵業者精進競爭,就無從提升服務水準,也就沒有真正達到「照顧」民衆的目的。這是票價調整的真正核心,是政府部門不可再回避的責任。
董事會諸君除了與經理部門推算不同票價對營運和財務的不同結果,作爲討論基礎外,務請把政府角色融入到營運環境。也就是要把運輸成本和乘客接受度之間的差距,尋求政府補助,視爲長期財源。董事會爭取前述補助時,也須承諾公司會配合提升運能與服務水準,讓乘客成爲公司行銷幫手。
在實質審議時,建請臺鐵董事會參考水電費調整,針對廣大客戶依民生需求急緩,規畫多元票價方案,策略性擬訂實施時程。例如,因應TPASS既有經費結合臺鐵現今最主要通勤族,規畫爲票價案初期財源。有了大比重的專案性政策補助,穩住基本客戶,安定了員工士氣,再來溝通長期臺鐵營運角色以及相關興革。
請新董事藉此次票價審議幫新公司定位,交通部藉票價方案落實政策補助,爲公共運輸寫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