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坐高鐵到唐朝,詩意在哪裡?
洛陽一景。(作者提供)
趕在年節旅遊旺季前,我去了一趟洛陽,從河南省會鄭州下飛機,然後坐高鐵直奔唐朝。
行程——龍門石窟 -> 古墓博物館 -> 洛邑古城 -> 應天門 -> 洛陽博物館 -> 麗景門步行到十字街夜市 -> 白馬寺 -> 天堂明堂 -> 少林寺。
小的景點就不列了,以上的大景點,懂的人會發現少了老君山。不是不想去這個道教仙境,而是沒下雪,地點又遠,想去之處又很多,所以忍痛放棄。
回程拉長4天在鄭州,逛了河南博物院,鄭州美術館新館,二七紀念塔+德化步行街,電影小鎮。這是一個充滿博物館的城市,沒去的地方還很多,這次只算匆匆一撇。
既然回到唐朝,就應充滿詩意,畢竟這是一個詩人的盛世。既然去了洛陽,就會與日本京都相比,畢竟都是古都,而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早在夏朝,商朝,周朝就是首府,那時還不存在「日本」,按理,洛陽是京都遠不能比的真古都,連空氣都是歷史。
洛陽一景。(作者提供)
那麼,洛陽的詩意在哪裡?什麼是詩意?
我住在洛陽博物館旁的酒店(飯店),每間房都佈置了字帖與毛筆,供來客日日揮毫。要說這就是詩意也行,但這是形式主義層次,你不會感到唐朝向你撲面而來。
滿街男女身着唐朝服飾與妝容,在古風建築間留影,在現代叢林中穿梭,也可以說是詩意,但這還是形式主義層次,古風只是現代的仿真商業形式。
洛陽一景。(作者提供)
點開新聞,我才找到某種詩意。泰國現在驚傳擄人事件,大陸演員王星遭擄,落入緬甸詐騙窩,兩岸人民都對東南亞旅遊心生警惕。但若在大陸自由行,治安良好,交通發達,物美價廉,根本不必擔心人身安全。我認爲這就是「詩意」。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在洛陽以此詩表達思鄉。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李白在洛陽以此詩,爲身處戰亂的洛陽人傾訴苦難。
詩,並不只是風花雪月,而是感受當代各種現象的獨白,你若身處當代中國,應從現代中尋找詩意,而不只是一心蹭入古代瞎找非現代遺蹟,脫離現實幾秒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洛陽一景。(作者提供)
高鐵,無疑是現代中國的標誌性產物,其便捷,舒適與低廉的票價,就是詩意。座椅當然有靠背,也有腳靠,而且可以45度傾倒,我看有矮小的人當牀睡,舒服得很。
自鄭州到洛陽,距離約124公里,45分鐘就到,高鐵票價最低不到60人民幣。臺北到臺中約160公里,最低票價595元新臺幣,時間差不多。據此,大陸高鐵票價大約是臺灣的半價。
自鄭州到西安,距離約387公里,1.5小時就到,高鐵票價最低不到175人民幣。臺北到高雄約350公里,最低票價1490元新臺幣,要2小時到。據此,大陸票價仍是臺灣的一半。
你若想搭大陸的高鐵,官方的手機APP是「鐵路12306」,手機訂票比電腦訂票方便。距離若短,商務艙應該訂不到,但一等艙就很舒服了,二等艙則便宜。我這次買一等艙,單程票價約110元人民幣。
洛陽一景。(作者提供)
乘務員爲我遞了杯熱開水,車行時速300公里,紙杯直接放在車窗邊,不起一絲水紋。若是李白,肯定要爲此譜一絕句。
在洛陽期間,自西安到香港的高鐵剛通車,全程10小時。在唐朝時騎馬走這距離要多久?三年五載跑不掉吧?李白若坐高鐵自長安到洛陽,一首詩都還沒寫成,目的地就到了。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詩意。
論現代與古代的融合與平行宇宙,個人認爲洛陽比起日本京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而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爲日本從未經歷中國曾經歷的大革命,二戰後的發展也比較快,盛世打扮古都自然比較有條件,也較早。洛陽重新打造古風可說剛進入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具體而言,京都建築是有限高的,城市顏色是有限定的,就爲了維護古都景觀。關於前者,由於現代需求,京都已開始放寬建築高度限制,這是現代與古代的拉鋸,免不了要破壞京都的歷史樣貌。關於後者,京都的麥當勞,星巴克等等門店,招牌顏色都要遵照京都的低飽和要求,以融入古都氛圍。
洛陽沒有這些限制,因此現代如何與古代共存,勢必是未來城市規劃的主要課題。與京都不同,洛陽是一個牡丹的城市,理應繽紛多彩,唐朝又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盛世,其豐富的人文景觀自然要遠比京都更開放,更有朝氣。
難題在於,洛陽遠不止是唐朝的縮影,例如龍門石窟,少林寺,老君山是南北朝時代(北魏)的遺蹟;白馬寺是中國的第一座寺廟,東漢時代遺蹟;二里頭遺址更是夏商時代的過往。因此,洛陽一座城,穿越超過3000年,本身就是一個平行宇宙,如何融匯古今,確實難,也確實值得迎難而上,打造成?世界性的文化重鎮。
去以前我所不知道的是,洛陽在當地人眼中是一個「小城市」,人口「只有」700萬,地鐵(捷運)僅兩條,旁邊的鄭州,人口1300萬,地鐵13條。少林寺原屬洛陽,現在還被鄭州「划走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拓展古代或現代,洛陽的發展空間極大,須知,河南省人口近億,爲人口第三名的省份,以洛陽的資質,應爲往後30年的「服務業大城市」,一個必須,也可以成爲文化重鎮的地方。
所以說洛陽當前仍徒具形式,並不是貶意,而是我對該城充滿期許,它應有更豐富的人文內涵,不應讓現代人刻意去尋找詩意,而是一踏上那片土地,詩意就纏上了你。
饒是如此,現在的洛陽仍是天生麗質,遊歷價值遠高於日本京都。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洛邑古城的文化商品店遇到一位店員小哥,他一聽我是臺灣人,便熱情地說:將來我們會碰頭,因爲我是傘兵退役,部隊就是在「顧臺灣」的。我笑說,屆時應該用不上你,你學弟就能解決了。
傘兵小哥顯然沒有惡意,只是話多且不知輕重,重點是,這位小兵似乎沒將「解放臺灣」視爲殘酷的戰爭,是不是解放軍皆如此看待,就很值得琢磨了。
傘兵小哥是洛陽本地人,但卻不知道「洛陽紙貴」的典故,以爲是臺獨洗腦臺灣人的話術,連忙勸我們別聽臺獨亂說,洛陽紙一點都不貴。
我暗笑,這梗不錯,於是跟他買了一個神奇的電子點菸器,一吹就會發熱,過海關不會被搜走。有人問我此行最大收穫是啥,現在想想,就是這電子點菸器,僅10元。對我這老菸民而言,這小東西順利通過海關的那一瞬間,實在太有詩意了。
謝謝洛陽,我們還會再相見。(作者爲專欄作家)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