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手握通往和平的鑰匙

(圖/達志影像)

國際關係理論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曾在2014年公開撰文表示,美國應「向臺灣說再見」。時隔近十年,日前來臺出席「香格里拉高峰會-臺北」論壇表示,假設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出兵協防颱灣。

爲何該學者的論調,前後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嚴格來說應是受到當前美國政府反中、抗中的主流思維影響。以目前的美國政治生態而言,無論是執政黨民主黨,或是在野的共和黨,兩黨對於中國的態度皆不約而同地展現強烈的對抗性,尤其從上一任總統川普當政後,美中關係隨即進入對抗與競爭態勢,在這種氣氛下,連最爲資深的國關學者皆容易受到影響。

然而,究竟臺海有事,美國是否出兵協防?若翻開過往的臺海危機來說,美軍的確在每一次的臺海危機中,扮演暗助臺灣的角色,但必須留意的是,這是在美中兩國力量不均等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膽做出的決策。如今的解放軍,雖然在總體實力上仍無法與美軍抗衡,但在特定區域內,未必沒有相對優勢。美軍是否會出兵協防颱灣,已不能單以政策面簡單論述,反而必須結合當前解放軍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兵力部署作爲參考。

米爾斯海默固然在學術地位中擁有崇高地位,發表過的論文也受到學子的拜讀與研析,但他終究非執政者與操盤者,美國目前實際的對中政策與態度,依舊受到當前拜登政府的指導。

臺灣對於米氏學者的談話,可以用一個欣賞的態度面對,畢竟美中關係錯綜複雜,在其複雜紛亂的環境中,(總統)決策者面對國際間的大小事,大多時候非參考學者的意見,反而是直接引述身旁幕僚的建議,換言之,儘管米爾斯海默認爲美軍將會出兵協防颱灣,但這並非表示美國對臺政策已出現重大變化。

最後,無論米爾斯海默對於美軍出兵臺灣持何種看法,他仍在最後表示,兩岸的溝通非常重要,雙方若能促成重要談話,將對於降低風險有所助益。這不就是馬前總統一而再、再而三所提出的謀和、避戰之說嗎?堂堂的臺海議題,國外學者最後仍舊期待兩岸能有正面的溝通與談話,爲何馬前總統辛苦建和平的兩岸關係,仍無法獲得當前政府的重視,這實在是值得臺灣社會深刻檢討與反省。

而臺灣處在大國夾縫中,又有兩岸關係的牽絆與歷史糾葛,我們無法改變美國的對中態度與一中政策,也無法改變美中爆發貿易與科技戰的事實,但臺灣人依舊握有通往和平的鑰匙-透過明年的總統大選,選出一位客觀的總統,並能夠在兩岸的問題之間,使臺灣獲得喘息的空間,同時又能兼顧對美關係發展的候選人,這纔是臺灣百姓應該做的事。(作者爲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