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療奇蹟 33年逾1700例 換肝之父 陳肇隆不忘初心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完成1700多例肝臟移植的心路歷程。(王錦河攝)

圖爲陳肇隆(中,陳肇隆提供)在北大醫院示範北京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王錦河攝)

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右一)表示,Rosh是他行醫至今,唯一手術中直接用手按摩心臟搶救的小患者。(林宏聰攝)

陳肇隆 小檔案

陳肇隆締造的肝臟移植紀錄

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完成國內、也是亞洲首例肝臟移植迄今已33年,今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移植醫學年會,特別規畫「亞洲牽頭」(Asia Leading the Way)的主題,陳肇隆受邀演講「活體肝臟移植的新近發展」,這是歐洲醫學會,首次在年會承認,在這個領域亞洲確實領先歐美、帶領全球發展,意義非凡。

從零到建構臺灣肝臟移植,陳肇隆一路篳路藍縷,從自行調配器官保存液、自制器械開始,一直到腦死醫療及法律的雙重突破,讓臺灣器官移植較日、韓早10多年,陳肇隆寫下連串第一,轉眼完成1700多例肝臟移植,陳肇隆感謝每個生命故事,讓他深切體會人間深情及偉大。以下爲陳肇隆接受專訪摘要:

畫手術插圖開始鑽研

問:如何的因緣際會走上換肝之路?請談談人生第一臺肝臟移植手術

答:30多年前,首創手指切肝法臺大外科林天教授,應邀撰寫英文教科書章節,當時臺灣還沒人會畫手術插圖,透過恩師張昭雄校長推薦,得以爲林教授畫手術插圖。

那時我是第三年住院醫師,沒看過肝臟手術,爲把圖畫好,只好把相關資料都找來讀,包括肝臟解剖學、肝臟手術等,我依稀覺得肝臟移植是未來的最大突破,因而開啓肝臟移植之路。

猶記得33年前,第一個病人因爲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吐血,陷入肝昏迷、休克,從內科加護病房直接推到手術室搶救。

亞洲換肝首例32小時

不巧的是,第一位捐肝者剛好有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病史腹腔極度粘黏,手術費時5小時後,緊接着27小時的受肝手術,由於當時的器官保存液是自制的,保存時間撐不到6小時,一邊手術一邊看着牆上的鐘,跟時間賽跑,一共歷經32小時,手術期間都沒吃東西,只喝一杯咖啡;最後病人在麻醉後逐漸甦醒肝功能恢復了,終於完成了亞洲第一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

手術完成後,整個人像是癱了一樣。後來病人在加護病房,我搬兩張凳子一直坐在牀邊照顧着他,常常累得不知不覺睡着了,現在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問:院長行醫40年,醫過無數肝病患者,沒想到自己也得急性肝炎,對自己有何影響與改變?

答:那是發生在2015年10月我卸下院長一職後,事後追究,最大的可能是身體過勞吧!擔任高雄長庚院長近13年,心想卸任後終可以償還積欠、未兌現的海外邀約,一個月內在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多處演講後,又飛北京、臺北馬尼拉及新加坡;回國後,發現自己尿液茶色直覺不對勁,先抽血檢驗,結果GOT、GPT數字高得驚人。

得急性肝炎才學慢活

經歷生平第一次急性肝炎,也讓我做一些反思,最大的改變是過去擔任行政職務時沒時間打球

,現在每週犒賞自己打半場九洞高爾夫球,同時每天快走一萬步。過去出國演講,只待一個晚上就回來,現儘量多留一天,學習放慢,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問:可否談談差點成爲副總統參選人及踏上衛福部長之路,未來仍有機會是否會爲國家服務?

答:我從不認爲自己聰明或有天份,但應該是認真、努力和不忘初心堅持達成的態度。在醫療與行政方面,同儕普遍認爲我比較具有創意、策略、毅力與整合能力,在困境中不斷尋求突破。

對於更高的行政職務,雖有信心把工作做好,但經審慎思考,還是覺得自己在政治與社會公共領域涉獵不足,恐無法承擔大任,但繼續爲國家社會奉獻的心志未曾改變,決留在醫療專業。

問:未來的人生規畫與期許?

答:從完成第一例肝臟移植轉眼已經33年,接下來,邁入第四個10年,我鼓勵年輕世代:「在醫療生涯,設定目標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就夠了。 」

醫援回饋國際不藏私

臺灣的醫療能有今天,也是因過去我們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日本去學習,今天我們有可以走出去幫助的或讓別人來學習,就更應毫無保留回饋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