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站起來/金惟純:做家事,還原孩子的成長要素(下)
撰稿/駱亭伶
儘管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金惟純認爲現代孩子失去一種有玩伴、有參與感,有自由活動空間和自主性的童年,一種有滋有味且具備完整成長要素的環境,心裡有說不出來的苦。
「父母帶着孩子做家事這件事,更深層的意義是,把孩子該有的成長要素還給孩子。」金惟純認爲,現在經常聽到批評年輕人不會做事,不能吃苦,事實上是社會環境改變,少子化家庭以及媒體的誤導,導致很多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權力大過頭。學校爲規避責任,往往也流於消極,缺少爲所應爲的魄力,類似現在的醫病關係,種種因素把孩子成長該經歷的苦和難給取消了。
孩子因爲沒有完整的經歷與磨練,導致無法完全承擔責任,回頭還怪年輕人像草莓族,到底是誰造成的?
「大環境不可能再回頭,做家事,是一種最生活也是最自然的成長還原,可行性是比較高的。」
金惟純以前看過一個報導,一個人成年後的幸福程度,跟他的收入、社會地位等都沒有關係,反而是小時候有沒有跟着父母一起做家事。
他覺得這是有道理的。人的幸福以及智慧的平衡是來自於動手做事的過程,人在做事中會得到快樂滿足,體悟什麼是真實的學習,生命的品質開始轉變,而且人與人的關係會變得親近,所以當在一個家庭中,沒有一起做事的參與感時,對生命品質和彼此的關係其實是有影響的。
但說來容易,實踐卻不簡單。社會型態改變,雙薪家庭、服務業發達、外食的習慣等因素,必須透過社會、政府、學校、媒體、民間社團、社羣網站一起努力,像是把父母跟孩子一做家事的照片PO上網,發表心得等,形成一股支持力量,否則結構上很難改變。
「帶孩子做家事,最大的學習其實是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一起做家事,自己的生活習慣都要有很大的調整,堅持下去不容易。」但金惟純深信,這是一件能夠改變臺灣的好事。
「做家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有助於把問題看清楚。」或許人生的幸福不在於繼續生產與消費更多商品;也不是讓孩子學習多少才藝,跟上國際的腳步。而是務實的檢視現代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環境,少了哪些環節?從生命教育中,探討人應該怎麼活,在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有意識的來做補強與推動,或許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
●感動的力量 臺灣站起來
-- 我們要召喚您善良的活力,讓臺灣站起來!--
1.每天到臺灣站起來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TAIWAN)告訴我們,您今天做了什麼好事?(舉牌、PO照片或是寫一段文字都可以)
2.讓家中寵物一起舉牌,告訴大家要做什麼好事,範例:熱愛資源回收的Noopy-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17/193676.htm
3.加入臺灣站起來活動,分享你身邊的臺灣好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824179170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