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三坊七巷楹聯裡的文化密碼

【全球共寫新春聯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張詩瑤

春節臨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裡一派喜慶氛圍。南后街董執誼故居門前,大紅的春聯十分醒目:“美景躬逢鳥語花香境,良辰共慶風和日麗春”,橫批是“瑞氣臨門”。新春氣息撲面而來,遊人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董宅門前春聯的內容年年都有新變化。”三坊七巷遊客中心的講解員佳麗介紹,每年春節前夕,董家宅門前聚集了一批董氏後人,他們架竹梯、貼春聯,忙得不亦樂乎。一番忙碌後,嶄新的春聯就貼好了。或是“閩都別記揚十邑折枝詩音縈后街”,或是“閩越千秋,紙貴雙峰夢;文章兩杼,芸香一脈風”。看到這些楹聯,大家就明白了,這裡是《閩都別記》出版人董執誼的家。

新桃換舊符,火紅迎新春。三坊七巷裡,翰墨飄香的春聯、意味雋永的楹聯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八方遊客在字裡行間感受着閩都文化品味榕城年味兒。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走進這裡,你便走進了歷史文化的深處,思想精神的高處。僅僅這裡滿街妙趣橫生的對聯,就足以讓人回味無窮了。”來自江蘇的遊客李先生是一位高中語文老師,這次他們全家三口在三坊七巷尋幽訪勝已整整兩天,尤其對高門宅院裡琳琅滿目的楹聯倍感興趣。

“知足知不足,有爲有弗爲”。站在冰心故居的“紫藤書屋”前,閩都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福建省楹聯學會副會長林山一邊吟誦着書屋門前的這副對聯,一邊向我們解釋道:“這是冰心的祖父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對聯,並視爲教育後代的家訓。意思是對生活享受方面應當‘知足’,簡陋素樸一些;而對追求知識學問上,就應當‘知不足’。對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應當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違背道義的事,就應當堅決不做。”林山說,在《我的故鄉》《我家的對聯》等文章裡,冰心都提到了祖父的這副對聯,讓這副對聯廣爲人知。

“福州歷來是楹聯創作的繁榮之地,中國聯學的開山樑章鉅晚年就居住在三坊七巷的黃巷。他所編著的《楹聯叢話》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楹聯的著作。”林山介紹,在福州民間,無論大族小姓,在城在鄉,有門不掛聯,簡直不可思議。“福州因此積聚了大量的趣聯巧對,特別是三坊七巷的古今楹聯可謂繁花似錦、精彩紛呈,成爲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在三坊七巷的塔巷牌坊門柱上,刻着一副篆書楹聯:“六子登科,理學融天地;雙梅探屋修文燭古今。”這副對聯就是由林山撰寫的。“它其實也可算是整條塔巷的‘導語’或‘導遊詞’,提示巷子裡有陳承裘故居和林星章舊居。”林山說,這副對聯的用典,分別指陳氏享譽全國的“六子科甲”,以及清代翰林林星章的舊居“二梅書屋”。

三坊七巷裡的數百座古厝,有名人故居,有普通人家,有會所堂館,有坊巷牌坊。它們的楹聯各具特色,有的彰顯家風家訓,有的表現思想情趣,有的講述歷史典故,有的展示百姓情懷。“楹聯作爲中國特有的文字符號之一,不僅是掛在牆上的裝飾,也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密碼。從這些楹聯中,可以看故事、看家風、看底蘊、看傳承。”林山表示。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0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