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大廠的產品經理們
近兩年,隨着大廠頻頻裁員,大廠光環早已不再那麼耀眼。
但是,不管怎麼樣,大廠的薪資仍然遠超小廠,往往是求職的第一選擇。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3個大廠產品經理的故事,2024年,他們有的想要逃離大廠,有的則在大廠工作十幾年後,被無情裁員。
本文並非唱衰大廠,只是想提醒大家:進入大廠,未必就代表美好的前程。
要不要接大廠的 offer,甚至要不要拼命擠進大廠,關鍵還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01 後悔入職大廠
小A是產品星球老會員,一直在創業公司工作,很受領導重用。
但是進入2024年,公司發展開始遭遇瓶頸,管理也日益混亂,小A開始看外面的機會。
由於個人能力強,他很快拿到了一家ToP大廠的offer。
但是僅僅入職一個月,他就問我:在大廠工作是否有意義?
他舉了2個例子:
一是,在小廠2天能完成的產品設計工作,他花了1個月——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工作協同,真正的設計時間寥寥無幾。
二是,他在小廠能負責一個完整的產品,直接感受產品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這讓他充滿了成就感。
但在大廠,他只能負責一個很小的功能:一個複雜的接口。
我當然能夠理解他的感受,因爲這就是小廠產品和大廠產品的本質區別:
小廠產品大多處於PMF階段,強調機會,要求產品經理抓商業結果,承擔大責任;
大廠產品大多處於精益運營階段,強調細節,要求產品經理不要出錯,做好輔助。
所以,這不是哪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不同階段公司的“特點”。
最後,他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去大廠之前,所有問題都想到了。但是真正發生了,還是令人難以接受。
是的,所有問題都想到了——但就是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以及最重要的:願意爲之付出什麼代價。
最終,小 A 離開了大廠,降薪去了一家創業公司。
哪怕領導給他承諾了漲薪和負責關鍵項目的機會。
因爲他現在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02 增長停滯,內耗加劇
小B在一家ToP大廠工作了2年,是團隊核心骨幹,但是最近壓力非常大。
原因在於,進入2024年以後,隨着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業務線增長緩慢,而且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
大領導公開鼓勵leader“要敢於打低績效”,這往往是裁員的早期信號。
還有另一點也非常難受,那就是從上到下都在內耗。
小B說,團隊leader辛苦工作2年,也沒有得到晉升。
而爲了保住自己的位置,leader天天都在逼着他“編故事”,以便於自己向上彙報。
整個大部門都充斥着“KPI”導向——項目有沒有價值不重要,能不能博得領導的歡心最重要。
小B很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氛圍,他問我:能不能出去創業?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有什麼技能,可以直接參與市場交易?
或者:你能承接的任務,哪一個是市場交易的關鍵環節?
比如,你精通CRM系統,而且擅長培訓,那麼就可以做知識付費。
再比如,你能夠搞定客戶,擁有客戶資源,那麼可以做銷售合夥人。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No”,那麼創業的風險很大。
在大廠呆久了,我們很容易把平臺的能力看作自己的能力,但是有一天想脫離平臺了,我們就會發現:原來在大廠工作久了,很容易變成螺絲釘。
只不過是很貴的螺絲釘而已。
不出所料,部門大裁員了,小B因爲績效優秀,沒有被波及。
但是這並沒有澆滅小B要逃離大廠的心思,因爲在他看來,持續的內耗,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03 大廠工作15年,被裁員了
老C畢業後就進了一家頂級大廠,一呆就是15年。
他找我諮詢,是因爲他在2024年被裁員了——倒不是業務不好,也不是他不夠好,只是年輕人更有性價比。
被裁後,他開始看一些中廠的機會,可惜要不就是“不招35歲”,要不就是“一輪遊”。
他也拿到了一些創業公司的管理崗offer,但是我提醒他:這些崗位都是要爲商業結果負責的,但你在大廠負責的只是局部工作,要充分評估能否承受轉型的壓力。
其實,他所面臨的問題很典型:在大廠沒有爬到總監位置,一直在偏執行的崗位。
而創業公司,包括中廠並不需要太昂貴的執行人才。
最終,老C還是在一家中廠找到了工作,繼續做內部產品經理。
當然了,拿到這個offer也並不容易,老C專門買了B端產品經理課程,針對性的彌補自己的不足。
即便如此,從大廠到中廠,也並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老C的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綁定在一家公司上。
即便是在公司最如日中天的時候,也要問問自己:過了35歲,爲什麼公司還需要我?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這是永恆的真理。
04 結語
最後的問題是:大廠還值得去嗎?
當然值得。
且不說讓人豔羨的薪酬,大廠出來的產品經理,往往是某個小領域的頂尖人才,這是很多小廠產品經理所難以企及的。
但是,大廠有大廠的問題。
比如,很多所謂的大廠產品經理,嚴格來說不是產品經理,而只是功能設計師。
因爲,產品經理要爲產品結果負責,但是很多大廠產品經理其實只是負責一個很小的功能。
除非自己主動學習,否則他們永遠都不會像“業務負責人”一樣去思考商業問題。
當然了,能夠永遠在大廠做功能設計,也沒什麼不好。
但是那個能在一家企業 “從一而終”的時代,已經永遠的過去了。
有人說:我在大廠呆夠10年,錢也攢夠了,裁員也不怕。
但瞭解下小紅書的裁員吧,據說,能在這家互聯網公司呆夠3年,就已經屬於老員工。
你確定你能在大廠呆夠10年?
而且,我知道的情況是,一些在大廠混了幾年的朋友,除了一套揹負鉅額貸款的房子,其實也沒攢到什麼錢。
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一個平臺,哪怕是大廠平臺,也是對人生的不負責任。
培養自己脫離平臺、獨立生存的能力,將成爲我們最重要的課題。職場並不是一個完全只看年齡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來源 | ToB老人家(ID:ToBlaorenjia)
作者 | 王戴明 ;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