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佈一分鐘行車數據 專家:有避重就輕之嫌

特斯拉女車主維權事件持續發酵。

隨着各級監管部門發聲,昨天下午,特斯拉向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提供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並作出一份文字說明。數據顯示,在駕駛員最後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車輛時速爲118.5千米每小時。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綜上所述,特斯拉給出結論,車輛以較高速度行駛,駕駛員開始踩下制動踏板力度較輕,之後,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啓動併發揮了作用,提升了制動力並減輕了碰撞的衝擊力,制動系統均正常介入工作並降低了車速。

特斯拉方面還表示,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內,駕駛員正常駕駛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同時車輛有多次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和多次剎停的情況發生。

那麼,特斯拉公佈的數據到底意味着什麼?能否據此判定事故責任呢?

汽車評論員李國安認爲,雖然在事故發生前,女車主曾以100多公里的時速駕駛,期間也有40次剎車甚至剎停,但最後一次剎車是否有效,特斯拉並沒有解釋清楚,因此其公佈的數據有避重就輕之嫌。

昨天深夜,特斯拉再度發佈聲明稱,將毫無保留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深入調查開誠佈公接受社會監督,特斯拉願在客戶同意、政府制定或監督的情況下,三方共同見證,在全國範圍內任意有資質權威結構進行檢測

李國安認爲,針對此事,不應該把關注的焦點僅停留在維權事件本身層面。目前市場上,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都使用了最新的一些剎車助力系統,也發生了一系列事故,但是這些事故目前都是"鑑定無門"的狀態。因此,監管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都應提升業務能力,加快對新型事物研究,共同推動行業發展,而不是任由汽車品牌和消費者互相扯皮。

目前,對於事故認定還有待相關部門及第三方機構的進一步調查。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全永遠是汽車產品核心要素。未來,建議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涉及的不同數據類型,修訂、補充 不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所需法規標準,並通過採用 多中心化數據治理模式,進一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