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出慢性萎縮性胃炎,究竟要不要緊?
▼本文作者▼
隨着人們對自身健康意識的提高,胃鏡檢查越來越普遍,很多胃鏡及病理報告上會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不典型增生或異型增生,和幽門螺桿菌(HP)等,尤其胃鏡報告結果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
對此,很多人去尋求網絡或非專科醫師諮詢,特別擔心萎縮性胃炎不可治癒,甚至還會發生癌變,因而誠惶誠恐,寢食難安,有的人甚至焦慮不堪,嚴重抑鬱。
主要原因在於很多人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存在各種各樣的誤解,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剖析一下人們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常見誤解。
01
慢性萎縮性胃炎會變成胃癌
這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一個比較常見的誤解。
隨着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網絡上的一些非專業解答對這種誤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很多患者會輕信慢性萎縮性胃炎就離胃癌不遠,因而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它是在年齡的增長和致病因素的反覆或持續作用下,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的。發生萎縮性胃炎後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再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不典型增生或異型增生,這種異型增生屬於胃癌的癌前病變,也就是容易發生癌變但還沒有發生的一種狀態。
一般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在醫學治療上較難逆轉。事實上,萎縮性胃炎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爲胃癌,有數據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爲胃癌的概率約爲1%,對個體而言,萎縮性胃炎發生癌變的概率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萎縮性胃炎可能發展爲胃癌。
醫學研究表明,中重度萎縮性胃炎和中重度腸化,出現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才增加,而且需要較長時間,一般來說,需要數年,纔可能發展爲胃癌。
常見病因主要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和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會誘發或促進萎縮性胃炎發展爲胃癌。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改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主要是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高亞硝酸鹽食物的攝入,戒菸戒酒,可以顯著減少萎縮性胃炎發展爲胃癌。
而且,發生癌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對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腸上皮化生患者,進行嚴密而定期(一般是1-2年)的胃鏡監測,可以較早時期發現胃癌及其癌前病變;對於容易發展胃癌的重度異型增生,甚至早期的胃癌,甚至都可以不用切除胃而通過內鏡微創的方法而達到根治。
因此要改變對萎縮性胃炎一定會發展胃癌的錯誤認識。
02
萎縮性胃炎不可逆轉
以往醫學研究認爲,胃黏膜發生萎縮和腸化不可逆轉。無論怎樣注意和治療,複查胃鏡似乎總是相同結果,甚至加重,很難逆轉。
於是很多被診斷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爲此揹負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有的人爲此而得了抑鬱症。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經過規範化的治療,去除病因,尤其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並通過改善飲食習慣,主要包括避免刺激食物和高亞硝酸鹽食物,而多攝入新鮮而富含維生素的食材,較大部分萎縮和腸化較長時間是可以逆轉的。
即便沒有逆轉,大多數患者萎縮性胃炎的程度也會保持原來的狀態,並不一定加重。
所以,萎縮性胃炎並非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嚴重而不可逆轉。因此,需要樹立正確的防治觀念。
03
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
人們常常將萎縮性胃炎誤解爲胃縮小了,於是乎擔心進食將受限,甚至有人會主動明顯減少日常的飲食量,從而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下降,加重焦慮心態,形成惡性循環。
其實,本質上說,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腺體數量減少,可以理解爲胃的表層萎縮而“稍微變薄”了,和胃的體積並沒有多大關係,更不會是胃縮小了。
如果爲此而擔心胃變小而主動減少常規進食需求,那就非常不可取了。所以,很有必要改變錯誤的認識。
04
症狀越明顯,萎縮越嚴重
症狀越輕或沒有,就越不檢查和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常會出現上腹脹、上腹痛、早飽、反酸、噯氣、燒心等症狀。
個體差異特別大,可以從無任何感覺到明顯症狀,程度不一,但症狀的有無和輕重往往與慢性胃炎的內鏡下表現及顯微鏡下嚴重程度並不一定符合。
症狀很重者可能萎縮胃炎程度很輕,而無症狀者亦有可能萎縮程度嚴重而進展至胃癌。更不可想當然認爲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情況就不需要進行檢查和治療。
對於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患者,也有必要做幽門螺桿菌的檢測,甚至胃鏡的檢查,更要通過改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和對病因的積極治療而防止萎縮性胃炎加重。
當然,對於無症狀的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變患者,更需要採取積極的正規的醫學治療。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介紹
沈波
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簡介:2013年赴上海新華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進修內鏡技術,2017年赴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進修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技術。熟練掌握消化系統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尤其擅長消化道早期腫瘤的內鏡下診治。近年來在國內刊物發表統計員及以上級別文章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