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推出創新平臺 產業集聚效應初現

每到早晚高峰,天津武清站總是非常繁忙。車程20分鐘左右直達北京,武清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地理位置優勢明顯。

距離近是天然優勢,但不能坐等商機上門,要用新思路新辦法把地理位置優勢變成產業發展優勢。”武清區委書記戴東強說,武清近年來推出的五大創新平臺(以下簡稱“五平臺”),爲企業營造生存發展所需的小生態,猶如適合樹苗成長的氣候、土壤、陽光、水分,企業被紛紛吸引而來,產業集聚效應初現。

“五平臺”指的是研發創新、小試中試、通用製造、市場營銷服務和投融資服務平臺,服務於企業產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產業化階段。“實質上也是五項服務,是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特別需要扶持的五個關鍵環節。”武清區科技局局長張維其說。

“五平臺”推出兩年多來,衆多北京高科技企業選擇在武清完成產業化。2020年,武清承接來自北京的項目400多個,京津產業新城建設全面加速,已簽約儲備34個、總投資207億元高質量項目,爲當地的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模式創新是根本——

從需求側入手,體現互聯網思維、共享理念

穿鞋套、戴帽子、換上專用服裝,經過消毒通道,記者走進天津華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車間。“這個GMP車間是租用武清開發區廠房建設的,投入少、工期短。”企業負責人陶洪臣說,如果完全由企業建設,投入資金多、週期長;而租用武清開發區的廠房建GMP車間,負擔小了很多,能爲企業發展贏得先機。

一個不大的車間,以合作共享方式建設運營,不僅幫助企業發展,也爲武清招商引資打開了新局面。截至目前,當地生物醫藥項目已達150多個,2020年武清開發區入圍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

“傳統的產業園開發和招商模式,一般從供給側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對需求側的認知和了解較爲模糊,供需難對接,產業難發展。”戴東強介紹,“五平臺”從需求側入手,體現的是互聯網思維、共享理念。政府提供具有一定柔性普適性的試驗、生產、測試、營銷等場景和設備,可同時服務多個企業,初創企業根據各自需求選擇,能減輕不少負擔。

“‘五平臺’的鮮明特點是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瞄準的是高質量發展。”張維其說,具體包括智能科技和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武清拿出資源,爲科研力量較強的北京企業提供全週期服務,就是要以自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龍頭企業主體——

建設研發設計平臺,吸引企業聚集

“搭建‘五平臺’,不是政府大包大攬,龍頭企業纔是主體。”張維其說,武清以國內相關行業頂尖企業爲龍頭,建設研發設計平臺,鼓勵龍頭企業向上下游企業開放實驗室、小試中試、公共生產空間,促成資源共享

“我們主要起支持和推動作用。”張維其說,對產業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的平臺,最高支持500萬元;向實驗室、小試中試、公共生產等共享平臺購買服務的企業,每家企業每年累計最高可獲100萬元補貼

距離武清站不遠的鐵科縱橫(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共享資源的龍頭企業。“武清‘五平臺’讓科研更簡單,讓產業化更順利。”鐵科縱橫副總經理于軍介紹,2014年公司來到這裡,產品隨着越織越密的高鐵網絡走向全國直至海外。如今,這家以軌道交通制動、牽引系統等爲主營業務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吸引了10多家上下游服務企業來到武清。

“依託這些企業,武清打造了中鐵檢驗認證重點實驗室、天津軌道交通創新聯合實驗室兩大平臺,爲軌道交通領域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提供服務,目前已吸引20家智能軌道交通產業相關項目。”張維其說。

“每個有志於自主創新的企業,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物資成本,小到一瓶化學試劑,大到上百萬元的精密儀器,可以說,支撐整個研發製造過程的關鍵設備分析儀器普遍價格貴、週期長,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都需要好的科學服務來支撐。”陶洪臣對武清的思路表示贊同。

陶洪臣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幹細胞微載體成果,給武清的多家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持,打造出了一個研發設計平臺,吸引了一批生物醫藥企業聚集。此外,當地還搭建了小試中試及通用製造等平臺,目前已形成一條生物醫藥閉環產業鏈。

服務於人是關鍵——

生活成本降低了,員工幸福感增強了

“‘五平臺’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效率,最終取決於能否吸引並留住人才。”戴東強說,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人才。

從北京到武清安家,從清華大學到武清區科技局工作,去年底從天津市武清區科技局局長崗位調任南蔡村鎮黨委書記的連欣感慨頗深,“自己是被引進的人才,又在持續爲引進項目和人才奔走,參與創建‘五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有效機制、解決各類困難,可以說已經紮根武清了。”

“十三五”期間,武清區出臺一系列人才獎勵政策。同時與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簽訂了《通武廊人力資源服務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選取20家人力資源企業成立“通武廊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聯盟”,先後引進優質人力資源企業45家,構建起人才資源與用人主體鏈接的市場化平臺。

“除了企業發放的工資收入外,還能拿到武清的三年人才補貼。”就職於天津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後劉國靜說,因爲滿足承擔重點項目等相關條件,自己一到武清工作就拿到了獎勵。

創業團隊出自清華大學的華龕生物,核心員工中1/4是博士和博士後,碩士佔六成。“武清在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方面提供了便捷的服務,讓我們感受到身在這裡,融入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

“我們不少員工來武清後,生活狀態安定了,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感也增強了。”于軍說,如今,鐵科縱橫已有300多人紮根這裡。

2018年至今,武清區累計引進各類人才逾5萬人,形成了各類人才集聚的良好態勢。“深耕人才這塊沃土,才能助力產業騰飛。”戴東強透露,目前武清正在抓緊謀劃更大規模更深程度的人才合作項目,助推“五平臺”服務更多企業成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