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硬投資”與“軟建設”——“兩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着力統籌“硬投資”與“軟建設”,把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結合起來,紮實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簡稱“兩重”建設)各項工作。截至目前,用於“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下達,分3批支持1465個項目建設。按照一攬子增量政策部署,2025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提前下達,將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1159億元支持121個項目建設。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黨中央着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髮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兩重”建設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堅持把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相結合,重點領域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是“兩重”建設重點支持的領域。在長江中上游,四川成都深入推進水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着力構建“從源頭到排口”的城鄉全覆蓋安全排水格局,全面推行大流域統籌規劃、小流域單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的水生態治理模式。在長江下游,江蘇常州實行“源廠站網、規建管養”一體、“責權一體”的管理架構,探索長江經濟帶污水收集處理新路徑。據介紹,今年共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00億元支持長江沿線9個省份的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消除管網空白區1100平方公里,推動實現了污水管網全覆蓋。同時,研究制定“十五五”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相關規劃,從體制機制上推動實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維成本全覆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今年,共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596億元,優先支持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幅提高東北糧食主產區畝均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爲地方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強化宏觀層面統籌謀劃,進一步細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佈局、實施安排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加強微觀層面指導力度,全鏈條梳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指導地方進一步摸清家底、優化佈局、強化組織實施。
加快完善沿江鐵路網絡體系,是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以來,有關部門聚焦區域連通、網絡暢通、節點打通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問題,強化部門聯動,拓寬鐵路投融資渠道,加大用地、環評、水保等要素保障。目前,上海經南京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漢段、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段、成渝中線鐵路等沿江高鐵正加快建設,到2028年,高標準、大能力、多路徑沿江高鐵通道基本貫通,東西雙向、南北兩岸的沿江高鐵動脈基本建成,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城市羣、主要城市間聯繫更加緊密,軌道上的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本建成。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事關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人口流入重點城市加力建設普通高中和醫院,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浙江,通過推行“電子居住證+互認轉換”改革、健全公共服務供給和設施佈局等舉措,紮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深圳,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支持擴大服務供給及可及性,積極探索托育服務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國79個人口流入重點城市的普通高中、醫院病房改造等項目建設獲得支持,累計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2921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包括沿江鐵路、東北高標準農田、城市地下管網、“三北”工程、高等教育提質升級等在內的43項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有力支持實現“兩重”建設目標任務。下一步,將進一步發揮好“兩重”建設工作機制作用,以改革辦法、創新思路確保“兩重”建設有序推進。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