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將怎樣影響當前股市?
如果說在去年底的時候,對於通貨膨脹,人們更多的還只是從預期的角度來認識,那麼時至今日,則不能不認爲這已經是種現實了。雖然由於豬肉等副食品價格的走低,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仍然處於低位,但隨着這一基數效應的弱化,CPI逐步走高是大概率事件,畢竟現在價格呈現出上漲態勢的消費品,數量已經不少了。有人說當前“除了豬肉,全是通脹”,雖然帶有調侃之意,但也的確很形象。
有句股諺叫“通脹無牛市”,指的是政府出於對付通脹的需要,會相應地緊縮銀根,提高利率,這樣勢必導致市場上流動性被收緊,從而引發股市下跌。雖然由於通脹表現形式上的差異,相應的股市調整走勢也不盡相同,但歷史上一輪完整的通脹,的確是與牛市不相容的。那麼,時下所出現的通脹,又會對股市走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最近公佈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CPI與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之間的差距拉得很大,像CPI爲1.3%,屬於極低的水平,而PPI爲9%,算是相當高了。就這組數據而言,不難看出PPI向CPI的傳導並不暢通。
PPI之所以大漲,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衝高有關,理論上這種上游原材料及能源的漲價是需要由中下游的製造、加工企業來消化,並且以最終商品漲價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但問題在於,在一個絕大多數消費品都處於相對過剩狀態的市場上,由於有效需求不足,這種轉移就很難完整地進行。
其結果,一方面會明顯壓縮中下游製造、加工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會大幅度拉大PPI與CPI之間的差距,並且對生產及消費活動帶來明顯的抑制。這樣一來,時下在上游原材料及能源領域的漲價狀況,會否導致全局性的調整,就有疑問了。
另外,PPI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是輸入性的,進一步分析表明這並非由於需求爆發而產能跟不上,而是由於受疫情影響各國、各地區及各行業生產活動恢復不同步所導致,是產量不足的結果。而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這一供求方面的問題,有望比較快地得到化解。
也因爲這樣,雖然現在歐美等地的通脹持續升溫,美國5月份的CPI甚至高達5%,爲2008年8月以來最高值,但這似乎並沒有對美國股市產生大的負面衝擊。因爲在不少美國人看來,這是暫時的現象。以往通脹出現後居民排隊搶購、商家囤積居奇的局面,根本就沒有發生。
考慮到以上這樣的狀況,可以想象的是,雖然現在國民經濟的確面臨一定的通脹壓力,但總體還是可控的,不至於引發長時間的物價持續上漲局面。同時,在疫情對各國經濟的衝擊進一步緩和的情況下,原材料及能源的供應會穩步增加,因此大宗商品在年內有望結束單邊上漲的格局。這樣一來,此輪通脹很可能不會走得太猛,表現在中國市場上,全年CPI能夠穩定在4%以內的預期水平,大規模的通脹不太可能出現。
假如CPI只是溫和上漲,國內經濟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通脹,那麼其對股市的運行就不至於產生大的衝擊。所謂的“通脹概念”會有階段性的表現,但不會持久。由於國家的宏觀政策仍然是立足於維持經濟的平穩運行,因此也不會採取很明顯的金融緊縮措施,甚至在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的情況下,還會採取一些推動增長的措施。這樣,市場上的流動性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股市自然也就能夠繼續沿着原先的軌跡,展開結構性行情,在震盪中有所上行。在這個意義上,股市基於對通脹的擔憂所出現的調整,很可能是一個不錯的介入機會。
當然,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上了一個臺階,由於不同商品的價格構成發生了變化,因此中下游的一般製造、加工企業利潤會因爲漲價因素而減少,上游採掘等企業的利潤則會增加,這會在股價上得到一定的反映,成爲今年結構性行情中的一個新特點。而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較小的高科技企業,以及消費彈性不足的必選消費品生產公司,則還是依照原來的行情邏輯,繼續展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