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臺用補貼搶市佔 磨劍多年創造供需
兩大外送平臺foodpanda及Uber Eats在臺深耕多年,「叫外送」已成爲民衆稀鬆平常的消費行爲。業者坦言,這是一段「養市場」的過程,從需求到供給都靠培養;專家分析,外界認爲外送平臺是暴利,其實是「賠本搶寡佔」。
兩大外送平臺foodpanda、Uber Eats登臺多年,「叫外送」爲臺灣的商業活動帶來了新的改變,不只餐飲熟食可以叫外送,連生鮮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辦公文件都可以透過外送平臺解決。
2020年爆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對外送業來說,是推動營運向上的動能。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佈的「外送大調查」報告,在臺灣消費者使用外送服務行爲方面,2022年已有73.3%消費者曾使用外送服務;另有78.1%消費者未來願意開始使用或續用外送平臺。
養市場 外送平臺用補貼布局需求及供給
從消費型態的改變可以觀察出,外送平臺佈局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創造」。foodpanda資深公共事務經理郭昕宜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對外送平臺業者來說,佈局市場就是透過讓消費者習慣及接受服務,以創造需求;爲了滿足需求,還得「培養運能(外送人力)」,創造供給。
對外送業者來說,創造需求別無他法,只能靠補貼來打天下。協助處理多件外送平臺消費糾紛的新北市法制局主任消保官王治宇受訪表示,外送平臺過去大多利用補貼來搶市佔率,對業者來說,其實這麼做是虧錢的,是「賠本搶寡佔」;但也衍生出當市場成熟、平臺要調漲服務費用時,消費者就會覺得是賺取暴利。
除了用補貼養需求,培養運能也是業者開始耕耘外送市場的重要成本。郭昕宜指出,當需求被創造出來後,就必須擴大運能,以避免發生有需求卻沒供給的情況;但當時對勞動市場來說,外送不是一個常見的職業,爲此只能透過高額報酬吸引人員加入外送行業,建立可滿足供需的市場運能。
搶到市佔率 外送平臺回本要靠多元佈局
雖然COVID-19疫情爲外送平臺佈局提供了助益,但隨着疫情解封,foodpanda代理執行長暨財務總監黃逸華坦言,雖然整體營運趨勢維持正成長,但因爲疫情期間使基期較高,目前恐較疫情期間減少近10%。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指出,疫情過後,消費者開始迴流到實體消費的趨勢,部分影響了消費者使用外送的積極度;也促使外送平臺業者將重心轉向追求營運穩定,在既有的餐飲熟食市場以外,拓展其他新興、高利潤品項領域,確保獲利來源更多元。
除了提供外地、外送生鮮等服務外,業者推出會員方案,可視爲外送平臺預備回本的訊號;王治宇指出,外送平臺逐漸取得市佔率後,再推出訂閱制的新方案,「就是想賺錢了」。
郭昕宜說,消費者會認爲,平臺調漲服務費用是暴利,事實上,後端營運設備的成本很高。舉例來說,從外送員看的地圖,到支撐平臺順暢運作的伺服器等,都需要支付高額營運費用,來維持App運作。
外送平臺業者雖然已經啓動回本之路,但面對何時能獲利的問題,郭昕宜坦言,「現在還無法回答」,平臺現階段先透過訂閱制,提高消費者對平臺的黏着度;而隨着臺灣外送市場逐漸趨於成熟,下一步要佈局高齡市場,拓展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