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逃離,浙江老闆套現20億,把“燙手山芋”丟給了四川前首富

生活中我們常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宣揚的是一種恩澤的傳承,但在股市裡正好相反,常見的是“只挖坑,不種樹”,誰踩進去算誰倒黴。

近日,上市公司興源環境收到了證監會的“罰單”,因爲2016、2017年財務造假,對公司罰款200萬,對現任財務總監罰款80萬。

看似正常的罰款,其實充滿了問號。

在上市公司,最沒有造假動機的就是財務,收益最低,風險最高,如果財務參與造假,一定有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之類的高管授意,爲何不見對董事長、總經理等的處罰,卻偏偏只罰了財務總監一人。

帶着疑問,再讀一遍公告,終於找到了原因。

我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有一個時效期限的概念,時效期限是兩年,也就是說,如果事發兩年內都沒被發現,即使後面發現了也不能再行政處罰了。

具體落到興源環境,事情發生的時間是2017年,到了2023年才被發現,6年,已經遠遠過了行政處罰時效了。

而且,當年經手造假事宜的董高監們全都辭職了,就形成了“冤無頭、債無主”的局面。

但2017年造假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2022年,使得2017-2022年的財報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虛假記錄,於是,在財報上簽字的財務總監就成了“背鍋俠”。

前人挖坑,後人遭殃,如開頭所說,興源環境的現任財務總監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不過,財務總監並不是最倒黴的,興源環境如今的第一大股東,四川前首富劉永好纔是踩了最大的坑。

早在2018年,興源環境資產減值損失12億多,鉅虧了近13個億,原實控人周立武自感公司無力迴天,於是對外宣佈將引入戰略投資者,

口號喊得很響,但所謂的引入戰投其實只是把自己所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別人,說直白點就是找“接盤俠”。

興源環境的主營業務是環保裝備及環境治理,按理說這個行當還是比較有前途的,但周立武操盤的時候步子邁得太大,不停地買買買,把公司提前透支了。

不過,周立武到底是會講故事的人,2019年,劉永好就被興源環境的藍圖所吸引,斥資14.5億,一次性買走了周立武23.6%的股權,成爲了興源環境新的實控人。

劉永好作爲四川前首富,能量肯定比原實控人周立武大,按理說是可以給興源環境帶來一些根本上的改變的。

不過,劉永好低估了“坑”的深度,接盤的第一年剛剛勉強扭虧爲盈,2020年就又鉅虧了5個多億,並開啓了連續虧損模式,2021年扣非虧損2.1億,2022年虧損5.5億,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2.6億。

利潤慘淡,營收規模也大幅下滑,2020年24億,2022年已萎縮到13億,2023年前三季度還不到7個億。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永好接下的無疑是個“燙手山芋”,拋開盈利能力不談,光是負債就夠頭大的了。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興源環境賬面貨幣資金只有3.9億,而短期債務(一年內)高達12.5億,償債壓力相當大。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行業並不是一個高槓杆、高週轉的行當,而興源環境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8%,比很多房地產企業還高,暴雷風險不小。

今年前三季度,興源環境光是產生的利息費用就高達2.3億,可以預見,如果沒有經營層面的根本改變,債務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最終暴雷。

也許有人說,劉永好給興源環境輸點血不不就行了嘛,很遺憾,劉永好手頭也是相當緊,連核心的家禽、食品業務板塊子公司都賣了,哪還有閒錢來支援環保啊。

有趣的是,劉永好這邊焦頭爛額,原實控人周立武那邊則直接清倉了,2023年4月,周立武把剩餘的10.7%股權也賣給了長富業榮基金,再次成功套現5.3億。

加上之前的14.5億,周立武累計套現了近20億,徹底丟掉了興源環境這個“燙手山芋“,實現了完美逃離。

當然,劉永好也不可能就這麼讓“山芋“一直燙自己手,這幾年民營界流行一句話:有困難,找國資,劉永好果然也搬來了寧波國資救場。

只是劉永好沒法像周立武一樣瀟灑套現離場了,雙方達成的是定向增發協議,由興源環境向寧波市奉化區財政局定向發行股份,發行完畢後,寧波奉化區財政局將成爲新的實控人,劉永好則變爲第二大股東。

寧波國資的手段果然高明,不受讓股權,原實控人就沒法跑,定向增發使得上市公司獲得12億的募集資金,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紓困企業而不是紓困老闆。

根據雙方的協約,劉永好已經不可撤銷地把自己的表決權全部委託給了寧波國資,也就是說,雖然定向增發還未實際進行,但實控人已經由劉永好變成了寧波國資,興源環境由民企變成國企了。

實際上,興源環境原本就是國企出身,源於1988年創立的杭州良渚壓濾機廠。

1992年,良渚壓濾機廠與臺商合作成立了中外合資企業杭州興源壓濾機廠,至於爲什麼叫興源,有一種說法是,臺商的名字叫朱興源。

中外合資之後並沒能帶來預想中的發展,到了本世紀初就經營不下去了,面臨破產,而接盤人正是前面提到的周立武。

周立武祖籍浙江餘杭,公開資料顯示他是靠包工頭起家發家的,90年代就已是杭州當地知名的地產商人了。

據說,周立武與朱興源談收購的時候,只用了15分鐘時間,總收購價格近一個億,相當的豪氣。

而如今,兜兜轉轉20年後又以20億的高價賣掉,周立武心裡應該是很得意的。

而再回到劉永好,雖然暫時無法丟掉“山芋“,但新入主的寧波國資很有誠意,一來就給上市公司提供了5個億的借款供週轉,這是要盡全力搶救的節奏。

至於這個“燙手山芋”能不能最終變成“暖心棉襖”,就看接下來寧波國資的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