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上汽沒有理由捨棄飛凡
撰文/溫 莎
編輯/張 南
設計/ 師 超
全長1.8公里的安研路將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事業一分爲二。左側,榮威、名爵、上汽乘用車研發總院和設計中心爲主;右側,創新港園區的飛凡、智己。
與智己徹底單飛不同,飛凡從未脫離過上汽乘用車,即使是最“獨立”的日子,飛凡宣傳的依舊是與上汽集團的共創。原因在於一個是有外部股份,一個完全是上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當下形勢,飛凡獨立融資的可能性已經沒有,衆所周知,中國新能源汽車事業只有兩三家企業掙錢,其餘都還處在流血階段,飛凡也不例外。
兜兜轉轉了一圈後,飛凡正在準備新的開始。上汽乘用車總經理王駿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採訪時表示,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公司便利的角度,下半年會考慮將飛凡從馬路那邊搬回到馬路這邊,有可能和上汽乘用車在一起。
2024年1月11日,老將王駿正式官宣接任上汽乘用車總經理、飛凡汽車CEO,此後,到3月28日首次在年度經銷商大會上公開亮相,王駿在上任後的前60天裡幾乎沒有出現在大衆視野前,和每一任“新人”一樣,人們都在等他出牌。
這個過程中,飛凡要裁員了,飛凡智駕團隊要團滅了,飛凡要被放棄了,風風雨雨真真假假的傳聞,迫切需要王駿站出來。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飛凡經銷商大會上,王駿首次亮相選擇了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的名言,溫情又現實。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應對,但市場已經卷得暗無天日,變革迫在眉睫。
在戰場上,老將回歸的最大意義之一,在於穩定軍心。1989年從同濟大學畢業進入上汽集團的王駿,歷任上汽大衆計劃物流控制部經理、上汽大衆規劃部副總經理、上汽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兼製造部執行總監、上汽集團質量與經濟運行部執行總監、上汽集團戰略研究和知識信息中心總經理兼數據業務部總經理,華域三電總經理、華域汽車總經理。
從王駿的履歷中,我們看到他2004年加入上汽自主品牌項目組,是上汽乘用車的創始元老之一。現在,再過兩年就要退休的他掌舵上汽乘用車,意味着什麼?
王駿,身材高大,性格果斷,對供應鏈和整車都非常熟悉,也有長期在集團工作經驗,被業界稱爲“人狠話不多”,在華域三電,他曾經進行過相應的改革。他現在來到上汽乘用車,一定意味着一場大改革就要掀起,是不是暴風驟雨,只能拭目以待。而飛凡是否要被放棄,成爲其中的核心話題。
2024年3月18日中午時分,在上海威海路上汽集團裝修完剛剛搬進去的辦公樓5層,汽車商業評論專訪了正在此地和集團領導開會的王駿。
飛凡,這個成立不足3年的上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人們口中的“親兒子”,與外界謠傳的關停不同,王駿斬釘截鐵的表示“不放棄”。
“上汽沒有理由捨棄。我們不會做這件事情”。王駿告訴汽車商業評論,“飛凡品牌仍然存在,運作會盡可能(和榮威名爵)一體化。”
事實上,飛凡的迴歸準備從2023年下半年就開始了,生產製造本來就是一體化,之後採購也開啓了一體化,整個銷售的IT系統、售後服務,數字化營銷的數據分析,包括市場產品規劃未來都將整合。
整合
1988年,中國最長的轎車總裝線在上海大衆(現名爲上汽大衆)落成。王駿一年後加入上汽大衆,從一線的車間技術員、現場工程師,一路升任物流部經理、規劃部經理,和上汽一同開足馬力。
30年滄海桑田,如今再回頭看,有兩點感觸頗深,“一是我剛上班的時候,國內有100多家汽車製造企業,現在差不多也沒有少什麼;另一個特點就是當初國內的車很貴,現在是反過來的,國內的車很便宜,國外的車很貴。”
2024年,價格戰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內捲到極致之際,中國汽車揚帆出海,一躍成爲全球第一齣口大國。參與了中國汽車的從無到有之路,王駿又趕上了從大到強的轉折,而作爲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不願意也沒有理由缺席。
王駿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上汽乘用車的應對之策是,產業鏈要想辦法降本,無論是原材料還是內部管理的降本,然後做一些大單品,把一兩個車型、幾個車型的量做大,不追求太多的車型。”
從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王駿爲自己設立的首要任務是整合。
經過多年佈局,上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有4家,智己定位“高端純電智能汽車品牌”,獨立發展。飛凡和榮威是中國消費者“首選的新能源汽車品牌”,MG定位“全球知名汽車品牌”。根據2023年的計劃,未來三年,飛凡、榮威、MG將發佈13款以上新能源產品。
在經銷商大會上,王駿表示,飛凡要堅持差異化,品牌定位爲家庭智能舒適出行的電車首選,以“實力科技,舒適爲你”爲品牌標語,2024年下半年會有全新的SUV和改款車型投入。
名爵品牌謀定海外,“這個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國外基本都知道,特別是英聯邦國家,澳洲那些人家都知道,推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一些。”王駿說。
榮威也在積極的進行新能源轉型,2023年提出了面向未來的“D戰略”,包含新序列、新技術、新週期,其中新序列即是榮威“D家族”,榮威D7已經於去年上市。
“飛凡做一套,榮威做一套,到時候會打架,要把產品規劃的定位做清楚,每個品牌的網格化都要清楚。”王駿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三大品牌之間“前方打仗的大軍還是獨立的,打法也是不同的”。
從目前的佈局看,三大品牌在品牌上相對獨立,技術底座和生產製造打通。而在產品上,名爵在海外“獨善其身”,接下來,飛凡和榮威之間在產品上如何區隔是王駿需要回答的另一道問題。
穩住
2023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售98.6萬輛、同比增長17.5%;新能源(含海外基地)全年銷售35.8萬輛,同比勁增43.5%。光鮮的背後,一個無奈的事實是,成績單上幾乎三分之二的銷量都是海外市場貢獻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全球,沒有一個市場有如此多的汽車品牌,一個行業的論調是,淘汰賽已經開啓,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品牌都將離開。
“用戶的需求還是差異化的,中國市場並不可能只有一個汽車品牌,發展了100多年的汽車工業從未發生一個品牌獨打天下。”陪同王駿採訪的上汽乘用車CMO樸春旭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他相信市場還是需要百花齊放。
“去年武漢也是大降價,大家一起卷,市場變得更小,客戶的觀望情緒更濃。我們不會說卷價格不對,卷價格是對客戶有益,我們不僅卷體驗,還要卷價值。” 樸春旭說。面對洶涌而來的價格戰,上汽不是打不起,但要想好如何打。
“我們真的是要補課,這幾年我們的品牌建設比較少。”樸春旭反思到,“第一步是先將知名度做起來,第二步再談美譽度,等榮威和飛凡各有重磅產品,一定會好起來。”
今年已經58歲,如果不出意外,上汽乘用車將是王駿的“最後一戰”,他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並不想說太大的目標,自己在退休之前至少要做到一半一半。也就是說,上汽乘用車的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齊頭並進。
2024年,上汽乘用車的目標是在國內市場賣到40萬輛。其中,12萬輛是名爵,飛凡做到3萬輛,剩下的是榮威。
從集團和乘用車的角度來說,上汽有技術底蘊,有產品底蘊,也有自信。王駿說,“價格戰肯定對銷量有影響,但也不着急去跟,還是看一看,然後採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但不會做大幅度的價格變化。”
“先看一看”,與卷不過今年就出局的“新人們”相比,背靠上汽的乘用車血足夠厚,王駿也足夠沉得住氣,“剛開始我就講我們是在練內功,練好了以後,明年會捲土重來,今年我們想辦法穩住。”
這個穩住就包括對上汽乘用車的內部改革,以及飛凡整合後的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