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發振興券不如救失業

王之道/發振興券不如救失業(圖/麥當勞提供)

行政院宣佈七月十五日啓動經濟振興方案,振興券將有紙本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信用卡形式,以一千元換取三千元,沒有排富年齡限制,實體通路、交通運輸都可使用;對於拿不出一千元的弱勢族羣則另有優惠,但具體方案仍未定案

振興券前身是「酷碰券」,從二月開始規畫輿論卻認爲「酷碰券」刺激經濟效果只是杯水車薪。現在國內疫情趨緩,商家「久旱未逢甘霖」,早已天怒人怨,振興券一路走來曲折多變,卻還要拖延到七月中才能上路,但細節不知是否還會變化決策者眼中只有政治,沒有人民,令人感慨萬千。

振興券預算從最初一百一十一億元,提高到三百億元,目前又變成四百億元,可說是完全沒有明確目標,乃至一變再變。拖到現在,多數商家都已經受不了,紛紛推出自行規畫的「折價券」,看來比振興券更方便使用,實在相當諷刺。

此外,爲了擴大「乘數效果」,要求民衆花一千元現金,購買三千元票券,雖符合經濟學理,但連綠營立委都批評,前朝「消費券」固然可以修改,但不宜改成要民衆「拿錢買券」,這是「從臺北天下」,不解人情世故、不知民間疾苦

當前,臺灣四月失業人口達四十八. 一萬,失業率攀升至四.○三%,創下七年來同月新高;放無薪假者已超過二.一萬人,比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還慘。這些失業和放無薪假者,多爲庶民百姓,收入下降幅度最高,其實才是最需要紓困的受害者

目前規畫的振興券,有個看似細微卻嚴重的問題。根據媒體報導,振興券面額分爲一千元、五百元和一百元,而且不可找零。由於一千元和五百元券的價值總和可能超過二千元,促使消費者直接到大賣場進行單次大額消費,極有限的部分纔會到夜市或微型商店消費,讓最需要振興的衆多小商家難以受惠,反倒是實力雄厚的企業受惠較大,無法迅速改善失業情況

此外,若全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每人拿一千元、總額二百三十億元購得面額六百九十億元的振興券,就算六百九十億元全部反映在經濟生產上,以去年國民生產十八.八九兆元來看,也不過是其中的○.三七%,卻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勞師動衆

既然振興券尚未完全定案,我們強烈建議應停發振興券,將四百多億元預算全數用來提高對失業和無薪假勞工補貼,才能更有效地穩定社會、安定人心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