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懾止戰 美前副防長:記取韓戰教訓 明確嚇阻陸武力犯臺

美國柏克導彈驅逐艦貝瑞號10月14日航行通過臺灣海峽,這是今年美艦第10次執行類似航行任務。(圖/美國海軍)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弗維茲(Paul Wolfowitz)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華盛頓應記取韓戰教訓,拋棄以往的戰略模糊政策,改以戰略清晰的政策來嚇阻北京對臺灣動武。這種以明確的武力威懾來嚇阻戰爭,在歷史上已證明極爲有效。

曾任美國國務院東亞太平洋地區助理國務卿與國防部副部長的伍弗維茲文章說,近期北京對臺灣持續升高敵意,甚至對外發表在臺海實彈演習影片,一旦中共入侵臺灣,將對全球和平構成極大威脅。屆時國會面臨一個堅難的抉擇:冒着兩個核大國衝突的危險出兵干預,或選擇讓自由社會的人民接受共產主義專政。其實美國還有另一種選擇,亦即威懾來嚇阻武力威脅,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

文章說,以明確的威懾來預防戰爭看似自相矛盾,但20世紀的歷史說明它確實能實現我們的目標,例如在西柏林的政策上就是如此。而且若美國當年明確表示反對北韓侵略南韓,韓戰也是可以避免的。

伍弗維茲指出,解密的前蘇聯檔案顯示,北韓金日成在1949年初曾向史達林提議南侵,但未獲支持,因爲史達林擔心美國會干涉。但1950年美國軍方明確表示「朝鮮半島戰略價值不高」,麥克阿瑟也公開認同此一觀點,最後連國務卿艾奇遜都表示贊同。

到了1949年10月中共建立政權後,莫斯科認爲美國放棄大陸,不敢挑戰中共,蘇聯情報部門也確信美國普遍的想法是不想幹涉朝鮮半島,因此慫恿金日成發動韓戰,但蘇聯不想直接介入,因此要金日成尋求毛澤東的支持,一場可怕的戰爭就因而發生。

伍弗維茲指出,1979年美國與中共建交後,由國會頒佈《臺灣關係法》,華盛頓與臺北的關係就一直相當曖昧。雖然如此,明確的威懾承諾完全符合美國長期以來的立場,即兩岸的分歧必須和平解決,不能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也不支持單方面宣佈臺灣獨立。儘管臺灣人在國際地位上感受到痛苦,但維護臺海和平與臺灣人的自由更爲重要。

他強調,要臺灣接受「一國兩制」似乎愈來愈遙不可及。《臺灣關係法》規定,「任何以和平手段以外的方式來決定臺灣未來」都將是美國「嚴重關切」的威脅。爲此美國和臺灣軍方需要協力合作,以確保臺灣的防禦力量援助抵達前不會被擊潰。臺灣情況不同於新疆香港,如果美國袖手旁觀導致臺灣被武力壓垮,那將撼動東亞的安全與穩定。

伍弗維茲最後說,韓戰與柏林的情況與臺灣有些不一樣,美國還不知道大陸會對美方劃出明確的紅線有何種反應。這種方法不可否認會帶來較大風險,但是面對大陸不斷升級言辭挑釁與軍事活動,模棱兩可的態度反而帶來更大的戰爭風險,這就如同古巴導彈危機給予世人的啓示:明確的軍事威懾,是避免戰爭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