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家不出手整治食品添加劑問題?答案只有一個
近期,食品添加劑問題又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深惡痛絕。很多人紛紛開始批評監管部門不作爲,批評廠家沒良心,甚至自發抵制食品添加劑。
特別是脫氫乙酸鈉到2025年開始禁用,而現有的很多產品,包括月餅,都含有這個東西。很多自媒體就開始宣傳這個添加劑的危害,讓廣大的民衆更加揪心。
甚至部分網友認爲,國家監管部門是不作爲,是在庇護企業。
但從國家和政府數據中,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月餅的抽檢合格率高達98%。而2024年食品抽檢批次高達700萬次以上,不合格率僅有2.72%。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衆的認知與官方的數據之間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落差,甚至對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並不認可呢?
我們試着從邏輯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以此推導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食品添加劑,尤其是防腐劑,多半是有毒的,而且有的是劇毒,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食品添加劑大多都是有毒性的,而且不僅是食品添加劑,這個世界大部分物質,對人體都是有毒性的。比如人類必不可少的調味料----鹽,也是有毒性的。而中國人吃了幾千年的豆腐,製作時使用的滷水,也是有毒的,甚至是劇毒。《白毛女》中楊白勞自殺,喝的就是滷水。
所以網友列出的有毒性的添加劑排行榜,從某一個角度而言,不能算錯。
二、食品添加劑有規定的使用量和使用範圍,依據是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
這個標準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而第一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於1977年發佈,第一版以GB2760爲編號的食品添加劑標準於1981年發佈。
最新的版本是2014年發佈的,但最新版已經在修訂中, 預計這一兩年將會發布。
也就是說,自解放初期開始,中國就已經在成體系化使用食品添加劑,而不是到了近些年纔開始大規模使用。但食品添加劑種類是不斷修改的,例如號稱毒性排名第五的苯甲酸鈉,是2005年批准使用的。
三、國家制定食品添加劑標準的部門是誰?權威嗎?客觀嗎?
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用量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佈。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以下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有關職責分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制定、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及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對得出不安全結論的食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應當立即採取措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應當及時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建議。
也就是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定進行評估,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檢查執行。
而負責具體標準指定的則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直屬機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是個專業性相當強的機構,專家全部是享譽國內外的學者,並擔任很多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顧問,可以說是權威中的權威,其專業性歷經考驗,毋庸置疑。
例如: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1935年出生的老科學家,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WHO 食品安全顧問團(2021)、國際食品科學院(2018)、全國爭先創新獎狀(2017)和國家百千萬人才(2007)。
其餘專家,要麼是醫學方面的專業人士,要麼是食品營養學、衛生學、化學方面的領軍人物,全部都是博士、研究員。
我們說看病選專家號,那是因爲專家的診斷權威。而制定食品標準的也都是真正的專家,不是在社會上大放厥詞的“僞專家”,所以能成爲標準,必然是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的,不是拍腦袋定出來的。
四、食品添加劑標準怎麼來的?
這個問題,引用百度AI的回答,可以看出,標準的制定是嚴謹的、科學的,需要經過詳細的試驗來評估,而不是拍腦袋決定的。
五、大衆關於食品安全知識的來源
在自媒體時代,知識來源更加廣泛、快捷,所以食品添加劑知識也正被大衆愈來愈知曉。但知識廣泛傳播的同時,負面的問題也同時產生,那就是知識的真僞性難以判斷。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而信息傳播,必然只讓你關注作者想讓你關注的內容,而刻意忽略其它的內容。這其實和盲人摸象是一個道理。
例如,自媒體只會告訴你維生素C無毒,但不一定會告訴你,攝入過量的維生素C可能導致腸胃紊亂和結石。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性“這個信息被廣泛宣傳了,但”食品添加劑達到一定劑量纔有危害性“這個信息則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六、在自己不專業的情況下,應該聽誰的?
很顯然,我們大家都有一些食品安全的知識,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相關專業的,只知道皮毛。在這種情況下,一邊是國家層面的政府部門,及具有真正專業知識的專家和學者。而另外一邊,則是所謂的”民間專家“,甚至道聽途說的流言。該選擇哪邊,應該顯而易見了。
七、國字頭的專家,真的可以相信嗎?
不少人說,現在的專家是”磚家“,只會胡說八道。但科學是嚴謹的東西,靠胡說八道,不可能成爲院士、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不可能成爲享譽國內外的專家。
中國政府不是傻子,中國共產黨也不是傻子,中國工程院的評審主席團更不可能是傻子,所以國字頭的專家,那是真正的專家,而不是所謂的民間大神。
此前就有人攻擊過食品添加劑專家孫寶國,造謠說他是日本人後裔。我只能說,小看了中國的政治審查制度,也小看了中國的反間諜能力。
至於有人說有個別專家心存不良,牟取不當利益。這種情況估計也是有的,但大規模造假幾乎不可能,對黨和國家的治理能力,還是要有信心的。
八、結論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爲什麼國家不出手整治食品添加劑問題?
首先明確,食品添加劑問題,是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而不是食品添加劑標準本身的問題。食品添加劑標準的權威性,已經由制定標準的人的權威性,和制定過程的嚴謹性證明了,所以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食品添加劑濫用的問題,就是國家需要大力整治的問題。
國家做了什麼呢?
一年數百萬次的檢測,以及97%以上的合格率,就是國家市場監督部門在做的事情。
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就是國家政府層面在做的事情。
實際上,國家並非不整治,而是一直在行動,一直在維護食品安全。
大衆對食品添加劑的不理解,加上自媒體信息流傳的不對稱和不完整,再加上少數人別有用心的推波助瀾,
就是當下國家公佈的數據與大衆認知出現偏差的最大原因。
實際上,中國人預期壽命不斷提升,與食品安全水平提升有密切關係。中國的食品安全是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但絕對是靠前的。
不要因爲少數食品安全事件,就否定國家所做的努力。
在自己不專業的情況下,唯一能相信的,只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