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收到了降薪通知

暗流涌動。

一時間,圈內有關於美元基金降薪、減員的傳聞沸沸揚揚。一位北京VC朋友細數身邊的例子

他們辦公樓上正是曾經高光的TOP美元 PE,從去年就開始無差別減員,到現在還在陸陸續續走人;還有上海一家知名投資機構,今年2月算完賬,決定降薪20%,接下來可能要減員40%。

“可以說,你聽過的知名美元基金都在降薪。”新材料投資人汪宇告訴我。

他供職於一家雙幣基金,所在機構在TMT時代頗有名氣,直到2022年開始全面轉型新能源,“all in 硬科技”。說到這兩年同行人來人往,汪宇自嘲道,“很慶幸我很便宜,裁一個美元VP夠養三個這樣的我。”

降薪一幕:

按人民幣基金標準來

事情的變化愈演愈烈。

這幾天,VC 2.0的代表性早期機構被曝密集裁員這家典型美元VC從年初開始轉看硬科技賽道,沒成想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啓動了內部優化,從剛入職的到資深的甚至MD級別以上全覆蓋,機構後臺優化人員比例達30%。

傳聞中更出乎意料的是上海那家知名PE,前幾年在消費賽道的投資可圈可點。伴隨TMT和消費行業進入歷史低谷,同時受大環境震盪影響,這家PE於近期也不得已開始裁員。

綜合多位知情人消息,該機構把在美元時代招聘的員工全部裁了,涉及總監、副總裁、董事總經理等崗位。被優化的人可留任到年底,期間可外出找工作。而做出這一舉措的原因在於,內部大轉舵,全面轉向人民幣投資硬科技賽道。

“以後的薪資體系也準備按人民幣基金的標準發放。”上述業內人士說,“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全面降薪了。”

而據我所知,雖然該PE從去年就已經在努力積極地募集人民幣基金,但由於前幾期基金項目投資情況表現不佳,團隊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出手,新人民幣基金募資進展並不順利,進入到一個漫長的拉鋸戰。

美元基金動輒百萬年薪的時代要結束了此情此景,一位投資人朋友在社交平臺忍不住感慨。

目睹眼前發生的種種景況,美元VC從業者百感交集。而行業每一次更迭,都帶動了一批人的遷徙。

身邊有的美元VC投資人決定繼續苟着,或許以不變應萬變是一個方案,“上有老下有小,今年主題是保住飯碗”;也有大部分人已經決定轉行,或者加入此前投資的創業公司;有的正在抓緊面試,徘徊在是否要接薪資砍了35%的國資機構offer。

“雖然大家對市場都有預期,但減員如此頻繁,心裡還是五味雜陳。募不到新基金,投不進去硬核科技項目,盤子裡的老項目退不掉,何去何從?”汪宇憂心仲仲。

全面轉舵,邏輯變了

我們都在見證歷史。

曾幾何時,美元VC被認爲是國內風投的拓荒者,他們漂洋過海遠道而來,深耕中國並持續押注近20年。在那段風起雲涌的日子裡,美元基金締造了一個個高回報的造富神話,也爲中國的創業創新貢獻了雄厚力量。

如Naspers投資騰訊,孫正義投資阿里,高瓴、徐新投資京東,紅杉投資美團,SIG投資字節跳動,五源投資小米,高榕投資拼多多,DCM投資快手等賺得盆滿鉢滿,出身美元基金的團隊被認爲是中國新經濟浪潮中的最大贏家。

此間,人民幣基金還在埋頭研究看似不性感的製造業、傳統行業,而美元基金卻憑藉着互聯網公司的明星效應吸走了創投舞臺所有聚光燈,叱吒中國VC江湖。

這一幕已經遠去。2019年,科創板重磅登場,硬科技掀起了IPO浪潮,人民幣基金迎來久違的熱鬧景象,TMT時代漸漸落下帷幕。後來的2021年,美國證監會多次加強對中概股的監管,6月滴滴事件之後,赴美IPO戛然而止,美元基金退出受阻。

曾經的VC投資人莊明浩在上週KEEP上市之際感慨,滴滴事件之後,整個以美元VC爲主的TMT VC敘事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回頭去看那個時點之前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恍如隔世。

與之一同發生的是,國內創投迎來硬科技爲主題的新時代,互聯網那一套投資策略逐漸成爲歷史,國內硬核科技公司將人民幣基金作爲優先選擇,美元基金陷入“看不懂、投不進”的尷尬境地,昔日最爲耀眼的那批VC,開始水土不服。

面對從TMT和消費賽道一窩蜂跑向硬科技的美元VC,蘇州一位半導體投資人曾忍不住吐槽:“國內號召大家投硬科技是沒錯,但不是讓大家都硬投科技,如果沒有底層邏輯支撐,就算轉型也很難長久。”

與之前打過交道的一位美元投資人聊起近況,他並不悲觀前路不平坦,但路終究會在腳下。“雖然美元基金漸漸遠去,但美元基金過去的打法和價值發現能力依然極具生命力。”一些頭部美元基金追求顛覆性創新的項目,這一點仍然值得學習。

適者生存

“時代的鐘擺終於來到了紮根本土的人民幣基金一方。”言猶在耳。

2022年,我們看到了過去十年首次出現的一幕人民幣基金平均賬面回報倍數超過了美元基金。從曲線上來看,人民幣基金的回報一直在往上走,而美元基金最近這兩三年在往下走。這可能是一個重要交叉點,預示着未來人民幣基金在中國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隨之而然地,科創板、創業板將成爲VC/PE實現退出的關鍵一環。

數據顯示,全面註冊制時代下,只有在A股退出才能賺錢。談到退出路徑,達晨肖冰也曾向投資界直言,目前只考慮在A股IPO退出。過去一年,港股流動性擺在眼前,赴美IPO依然靜悄悄,隨着註冊制施行,A股IPO是退出最合適的選擇。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IPO成績單顯示,2023上半年共有9家VC/PE機構收穫5個及以上IPO。令人意外的是,出現在名單中清一色的是人民幣基金。其中深創投收穫15個IPO,毅達資本IPO 9個,中芯聚源以8個IPO位列成績單第三。從賬面金額來看,依然是人民幣基金佔據多數席位。

“過去幾年,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就是個人的命運、投資機構的命運,亦或是創投行業的命運,前所未有地和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言語之中,正是當下人民幣基金投資策略的最佳寫照。

變革的大幕徐徐展開,本土化問題擺到了美元基金的面前,但這並非易事人民幣LP和美元LP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和話語體系,這對美元基金來說挑戰空前,尤其是隻管理美元的投資機構。我們注意到,一些曾經意氣風發的美元投資機構,已經很久不見身影。

唯有最早一批踏出本土化步伐的投資機構依然彰顯着他們的優勢和吸引力。今年5月,啓明創投完成65億元第七期人民幣基金,創造了今年迄今爲止中國創投市場最大規模的人民幣基金募資,LP復投率超70%,甚至一下子引來了8家保險機構。這讓正在竭盡所能募集人民幣基金的美元VC同行看得心情複雜,有喜有憂。

“未來這樣的差異會越來越多。在兩個平行世界裡,要在中國做科技投資,讀懂中國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啓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曾表示。

適者生存創投這個行業一直以來亙古不變的道理。

放在歷史的長河裡來看,當下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期,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交替轉換,資本市場也在更迭變換,如何可持續地生存下去是所有人共同面臨的問題。

同樣地,如何調整姿勢,正在拷問着每一個置身其中的投資人。

(文中汪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