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名將屢見不鮮,但這四位,纔算得上當之無愧的千古名帥

文|老達子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戰爭始終貫穿其中,尤其在朝代更迭之際,戰火愈加頻繁。這段歷史中涌現出了許多名將,他們或爲捍衛國家疆土而奉獻終身,或爲帝王建立基業而拼搏奮戰。

這些英雄的功績與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與文化之中。然而,能夠被稱爲“名將”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今天,老達子就來給大家介紹四位當之無愧的千古名帥~

韓信的最牛的地方在於他卓越的指揮能力,特別是在大規模聯合作戰中,這一點在秦末的戰爭中幾乎無人能及。

要知道,指揮千人和萬人的戰鬥是不一樣的,而指揮萬人與十萬人的戰爭又是另一回事。然而,韓信卻能自如應對,甚至是多多益善。還記得當初韓信攻打趙國時,成安君曾說過一句話嗎?

當時,韓信與趙耳交戰的背景是漢王在彭城遭遇大敗,他首先需要鞏固內部,封鎖太子,隨後引水淹沒廢丘,並在關內大力征兵。因爲正處於劉邦與項羽在進行戰略對峙的關鍵時刻,所以漢軍的主力基本都在劉邦手裡,而韓信不僅要對付趙耳,還需要抽調精銳部隊支援劉邦與項羽的對抗。

因此,成安君所說的“不過數千”很可能是指韓信手下的主力漢軍,這個推測是相當合理的。

就這樣,韓信很快就把趙軍給滅了。他先是派遣間諜偵察敵情,接着安排輕騎兵在戰時突襲敵營,又安排大軍在水邊佈陣,最後,主力漢軍出擊,與趙軍展開決戰。

這就是韓信最厲害的地方:他能夠將散亂的士兵有效地組織起來,並將他們部署到最合適的位置。因此,在垓下之戰中,他手中掌握着三十萬大軍——換句話說,劉邦把那些戰鬥力尚不明朗的諸侯軍隊完全交給了韓信。

那麼,韓信能做些什麼呢?他能夠帶領這三十萬人進行大規模的會戰。

即使是規模最大的重兵集團,在首次攻擊失利後沒有出現一潰千里的局面,而只是選擇了戰術性撤退,爲側翼創造了夾擊的空間,然後又在楚軍受創時能夠果斷進行反擊。

這是何等卓越的組織能力和戰場調度能力?項羽無法做到這一點,劉邦也做不到。在那個時代,恐怕只有韓信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就是他能自信地說出“多多益善”的原因。

白起,被譽爲“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以高超的軍事才能著稱,歷史上記載他“善於洞察敵情,靈活應對,常以奇兵取勝,聲威震撼天下”。白起在一生中參與了37年的戰爭,從未遭遇過失敗,令六國無不畏懼,他爲秦國的統一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由於他在長平之戰中殘忍屠殺趙國40萬投降士兵,正統的歷史將他永遠排除在名將之列,甚至被貶爲“冷宮”。

白起是關西出身的一位將領,也是在這片土地上一戰成名。他的第一次亮劍是在擔任左庶長時指揮的伊闕之戰。

可以說伊闕之戰爲秦國的東擴打開了一扇大門,而韓國聯合魏國組成了24萬聯軍,來阻秦東進,最終雙方在今日洛陽龍門的伊闕進行了會戰。儘管秦軍人數不到對方的一半,但韓國與魏國的結盟卻各有私心。

他運用避實擊虛和先弱後強的戰術,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主動出擊的弱點,先派出疑兵與韓軍對峙,以少量兵力牽制其主力。

隨後,他集中精銳力量,向相對較弱的魏軍發起猛烈攻擊。魏軍因措手不及而迅速敗北,韓軍受到震懾,側翼暴露,結果被秦軍夾擊,毫無還手之力,瞬間崩潰。白起乘勝追擊,擴大勝利成果,最終以不到韓魏聯軍一半的兵力,全殲了這支二十四萬的聯軍,佔領了伊闕,並俘獲了魏將犀武(公孫喜),攻下了五座城池。

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使得24萬聯軍慘遭擊潰,韓國和魏國隨之失去了強國的地位,秦國收復了五座城池。次年,當白起再度出征時,魏國軍隊聞風而逃,放棄了61座城池。

後來的長平之戰更是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領廉頗,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三年未出徵,致使秦軍陷入僵局。面對困境,秦國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反間計:秦相范雎派人帶着千兩黃金潛入趙國,散佈謠言稱秦軍不懼廉頗,真正害怕的是趙奢之子趙括。趙王果然上當,立即調趙括前往前線。

然而,趙括僅懂得書本理論,對戰場變化一無所知。秦國的計謀得逞,任命白起爲主將,王齕爲副將,並下令:“任何泄露白起主帥身份者,斬!”趙括準備的應對策略瞬間失效。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絕望之際被秦軍射殺,40萬士兵投降。

然而,白起在接到秦王的書信後,不得不做出了那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坑殺了40萬降兵(關於殺降的真實原因,老達子覺得大秦帝國這本書裡寫的挺真實觸動的,白起也是無奈之舉)。這一舉動令趙國乃至整個七國震驚,儘管白起在戰場上戰功赫赫,但這場屠殺也因此成爲他難以抹去的污點。

岳飛作爲著名的抗金將領,經常以少勝多,以步戰勝騎,徹底打亂了敵人的心態,令他們心服口服。女真的三大軍事力量:阿骨打、宗翰和宗望,每支本部兵馬都曾遭遇過岳飛的洗禮。而且,岳飛並不是依靠某種特權,而是憑藉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取得成功的,這就是他與敵人之間的差距。

那麼,岳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戰略、戰術、軍隊建設、訓練、以及與朝廷和民間的互動...如果你有深入瞭解過,一定會看到一個真正的“牛”字。

在國力衰弱的背景下,北方的遼金如同出氣筒,局勢危急,北宋已滅,南宋剛剛建立,完顏女真的勢力如日中天,意圖消滅南宋。岳飛毫不辜負衆望,多次北伐,成功緩解危局,時人稱讚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無論是面對的困境、最終的成果,還是精神上的崇高形象,似乎很難找到其他將領能與他相提並論。

岳飛帶着8000人出發,平定南方一帶後,南宋最大的隱患只剩下兩個:一是剛剛南下攻佔襄陽六郡的僞齊首領李成;二是在荊湖地區盤踞、屢次擊敗宋朝軍隊的楊麼。於是,岳飛呈上來自己的戰略規劃《乞復襄陽札》,一句“楊麼雖近爲腹心之憂,其實外假李成,以爲脣齒之援”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句話看似簡單,誰都能說說嘴炮戰略,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實施。僞齊那邊是要打攻城戰的,因爲都是正規軍,騎兵比例也遠高於宋朝,還有金國的後續支援,敵軍總數高達20萬。

至於楊麼,雖然兵員素質不高,但人多,約有30萬。而且,他們還具備水戰的能力,擁有一批長約150米、高三層樓的大船,這可不是誰都能應付的。岳飛手下大約只有三萬多,其中大部分是剛剛招募的南方流寇和北宋殘軍,根本沒有水軍。

於是岳飛採取了分兵攻取的策略,幾個月內就收復了襄陽六郡。等到宋軍的增援隊伍抵達鄂州時,岳飛已經完成了任務。他甚至給增援軍隊記了功,因爲“感謝你們爲我們增加了士氣!”這在古代中國簡直是拉拉隊的最高榮譽。

隨後,他南下,在八天內斬殺了楊麼。前後僅用一年時間,岳飛就將這兩個大患徹底解決,自己的兵力也增加了一倍(不過主要還是受到趙構的限制,不能過多擴張)。

趙構感到非常震驚:“知岳飛善用兵,但不知竟能破敵如此”。從此,南宋穩固了立國之基。這就是戰略與戰術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軍事服務體系。

蘇定方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者,帶領兩百騎兵突襲頡利可汗的營地,以一萬多士兵擊潰數萬西突厥重裝騎兵。經過一天一夜的奔襲三百里,跨海作戰,他的一生中轉戰萬里,北擊頡利,西滅賀魯,南征吐蕃,除了幾次攻城失利外幾乎沒有敗績。

再加上蘇定方的作戰環境空前絕後:李靖和速不臺沒有經歷過跨海之戰,韓信、白起和王翦也未曾在沙漠和草原上征戰,而他在各種環境中都取得了輝煌戰果。蘇定方的東征西討爲唐王朝的迅速擴張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足跡遍及東至高句麗,西至鹹海,成爲速不臺之下戰鬥範圍最廣的將軍。

當初,賀魯反叛唐朝,唐將樑建方、契苾何力和程知節四次出征,卻都未能成功。相比之下,蘇定方僅帶一萬軍隊,便輕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戰殲滅一萬帳,二戰殲滅數萬帳;三戰近乎全殲;四戰殲滅數萬;五戰全殲敵軍。

蔥嶺以西的疏勒、朱俱波和喝般陀三個國家再度反叛,又是蘇定方率領一萬三千軍隊,從洛陽出發,僅用一個多月便成功平定了叛亂。不但強行軍三百里大敗都曼,還在平叛途中順手幹掉了吐蕃大軍,殺虜大將。

後來,蘇定方率領十萬大軍討伐百濟,七月九日抵達百濟邊境,經過九天的攻勢,七月十八日,百濟便宣告投降。

從征服的範圍來看,蘇定方確實可以與拿破崙和成吉思汗相提並論,成爲歷史上傑出的古代名將之一。他的戰略和戰術使他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軍事成就,堪稱中原王朝武力值的巔峰。

上面這四位都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名將,可他們中只有蘇定方得到了善終,其他三人都被算計而未能善終。或許這就是命運的無常,正如那句古語所說:“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在歷史的洪流中,英雄的命運往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