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芯片領域新突破!有望降低購車門檻
汽車芯片
對一輛智能網聯汽車來說極其重要
日前
市場監管總局發佈
首批國產汽車芯片認證審查企業名單及
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1.0版
這不僅標誌着
我國汽車芯片質量認證進入新階段
更將在很大程度上
改善消費者的用車生活品質
填補行業發展空白
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整體品質提升
智能網聯汽車搭載的芯片數量遠超傳統燃油車。某自主品牌技術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輛具備較高級別智能網聯技術的汽車,其芯片數量在3000顆以上,甚至部分自動駕駛級別達L4級的智能汽車,其芯片數量超5000顆,幾乎是普通燃油車的10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從前兩年因芯片短缺導致多品類汽車產品價格上漲也能看出,汽車芯片的發展已成爲汽車市場正常運行的關鍵因素。”
對於智能網聯汽車而言,芯片的質量決定着其智能化程度和功能。也就是說,消費者最關注的汽車產品功能以及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芯片的質量。
不過,由於此前行業缺乏針對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的認證審查技術體系,導致無法在產品量產前對芯片實際應用情況給出明確的結論判斷,可能導致不具備相應能力的芯片應用在汽車產品上,影響消費者的用車體驗。有鑑於此,此次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1.0版的出臺,將有效彌補行業空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整體品質提升,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保障汽車芯片質量
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爲何新規能有效推動
智能網聯汽車整體品質提升
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呢?
我們從三方面來了解一下
從安全性方面看
汽車芯片控制着諸多關鍵安全系統,如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和氣囊系統等。如果芯片存在技術故障或未經嚴格認證審查,可能會導致車輛緊急情況下制動失靈;再如未經認證的芯片可能出現信號處理錯誤,使車輛轉向不精準,增加碰撞風險。
從穩定性方面看
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惡劣的環境條件,包括高溫、低溫、潮溼、震動和電磁干擾等。經過嚴格認證審查的芯片應該能夠在極端溫度範圍內正常工作。
從穩定性方面看
汽車的使用壽命通常較長,這就要求汽車芯片能夠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能夠持續穩定工作。據瞭解,芯片的認證審查過程會模擬車輛長期運行的工況,對芯片的老化特性、耐久性等進行測試,確保在車輛在全生命週期內芯片不會出現因質量問題導致產品失效的情況,增加車輛安全性,降低車輛故障風險。
針對上述方面,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1.0版正式發佈,初步構建了覆蓋汽車芯片“設計—生產製造—封裝測試—上車應用”全產業鏈涵蓋安全的可靠性認證標準體系,初步研發了一套國內汽車應用環境的功能和可靠性檢驗檢測方法模型、汽車芯片可靠性基準測試方法模型和技術,初步形成覆蓋7組44項關鍵項目的可靠性測試清單;研究可授權複用的芯片設計要求及汽車芯片可靠性設計審查技術規範……如此種種,看上去複雜專業,卻爲汽車芯片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委員李萬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網聯汽車若要實現健康發展,就必須要對車規級芯片進行清晰的監管。此次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的新規十分及時,將確保汽車芯片產品質量保持在較高水平範圍內運行。
逐漸減少對國外芯片依賴
有望降低購車門檻
長期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高度依賴進口芯片。針對此次首批國產汽車芯片認證審查企業名單的發佈,業內普遍認爲,這將有助於國內芯片企業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研發和生產,提升國產汽車芯片的質量和性能,促進國內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逐漸減少對國外芯片的依賴,保障國內車市芯片的穩定供應。
李萬里表示,針對消費市場實際需求,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1.0版爲國產芯片企業研發生產提供了明確技術規範,研發人員可以根據認證體系中的標準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例如,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認證體系對車規級芯片的通信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安全性能提出了要求,這將引導企業加大在這些領域的研發投入,加速我國汽車芯片在智能網聯方向的技術突破。
可以預見,新規將有助於芯片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加速其成長和技術積累,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更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國產芯片使用率逐漸提高,將降低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成本,進而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
在汽車市場中,標準先行往往被業內視爲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但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李萬里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爲,標準先行對於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可能並非充分必要條件。由於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很多先進研發技術是主觀層面無法提前預料的,只有當技術突破到某一程度、需要去規制的時候纔會出現相應的標準。此次新規推出,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市場前提。
不過,儘管在技術正式投入使用前,難以提前推出相應技術標準,但這不意味着芯片認證審查技術會停滯不前。李萬里表示:“可以明顯看出,此次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1.0版,是汽車芯片安全可靠性質量認證審查技術體系的開始,後續勢必會緊隨市場發展形勢不斷迭代,提高相應的芯片等級要求標準,以更好滿足消費市場的用車需求。”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吳博峰
編輯/李曉雨
監製/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