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要構建資本市場流動性儲備預期機制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近日,由全球PE論壇組委會、北京基金業協會主辦的“2024北京PE論壇”在京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論壇上發表題爲“如何發展好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旨演講。
他提到,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當然是市場成長的主要力量,但是如果市場一旦出現了風險,出現了市場危機,市場應該構建一種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在市場出現重大風險時,應有相應的機制穩定市場,以增強市場信心。
2024年9月24日,國新辦舉辦的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答記者問時宣佈,將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第一項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項是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央行創設基於資本市場穩定的互換便利以及基於回購和增持的再貸款,這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實現了資本市場流動性儲備的預期,給了市場一個底線的信心。”吳曉求進一步指出。
吳曉求在演講中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資本對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產業的升級迭代,推動技術進步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強調,資本的耐心是其能否有效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資本耐心的形成依賴於三個關鍵要素:相對可預期的環境、資產的成長性以及市場化的退出機制。
“這種退出機制主要是併購、轉讓,或者企業IPO之後的二級市場退出,金融體系一定要提供多樣化的、讓投資人可以自由選擇的退出機制。”吳曉求指出。
吳曉求認爲,只有在法治健全、政策穩定、資產具有成長潛力且存在順暢退出渠道的環境中,資本才能真正發揮其耐心特性,助力企業成長與技術創新。
如何發展好中國資本市場,是當下最受關注的焦點話題。
談及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吳曉求表示,這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首先需要我們正確認識資本市場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認識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競爭力,最後要構建一種市場流動性儲備預期機制。
在吳曉求看來,資本市場不僅是融資平臺,更是財富管理和推動技術進步的市場化關鍵力量。
“無論是天使投資、PE、VC,還是IPO和交易市場,雖都有融資的功能,但本質上是有收益的,實質上是一種投資行爲。”吳曉求還提到,美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和科創性金融的推動,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樣需要金融創新的支撐,以促進產業結構的順利轉型。
針對上市公司,吳曉求強調上市公司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認爲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他指出,現代金融理論中的資產定價模型已發生變化,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成爲關鍵因素。吳曉求提到,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持續創新高,正是由於注重定價的階段性並淘汰了傳統落後的影響因子。他還提到市值管理的概念,認爲上市公司應合理合規地運用市場化技術工具,如股份回購註銷,以促進市場成長。
在吳曉求看來,要重視小企業的發展,所有的大企業都是小企業慢慢發展起來的,只有通過併購、市場化競爭、正確的發展目標、市場化的管理理念,才能把小企業做成大企業。
最後,吳曉求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深刻的底層邏輯研究,政策的出臺應基於充分的論證。在當前情況下,穩定是最重要的,相關部門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法律的完善、規則的公平、制度的穩定以及市場的透明等方面。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