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反映真實社會!6部優質臺劇金句反思生活 再次感受心靈衝擊
近幾年,臺劇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能夠深植人心的,不再只是充斥着美麗面孔的小情小愛,而是隨時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當我們觀賞戲劇時,多少會有被某一句臺詞、某段話觸動的時候,那種感覺像種冷不防,突然對你拋出了一記震撼彈,強迫我們面對存在社會上已久的問題。藉由以下 6 部近期優質臺劇中的金句名言,再次感受話語間的強烈和內在的心靈衝擊!
1. 《鏡子森林》
▲(圖/《鏡子森林》劇照)
「觀衆愛看腥羶色,導致媒體不斷挖掘類似的新聞。在大衆謾罵媒體缺失時,有沒有想過有問題的其實是這個社會?」
面對社會亂象,我們早已習慣怪罪。怪罪媒體毫無根據亂報導、怪罪記者沒有素質、怪罪電視臺無聊的企劃…。說也奇怪,媒體一直報,我們不也一直看嗎?
2. 《噬罪者》
▲(圖/《噬罪者》劇照)
「出獄之後,我以爲所有事情都會一筆勾銷。但事實是,所有人事物都會一個個回來找你,逃也逃不了。」
跌倒擦傷,可以塗抹藥水包紮;車禍骨折,可以打石膏做復健,但內心受傷了,即便過多久都無法完全痊癒。無論是什麼樣的錯誤,都有可能無意間傷害到其他人,可是有些時候,就算道了歉仍然於事無補,大概就是這樣的道理吧!
3. 《做工的人》
▲(圖/《做工的人》劇照)
「如果作夢會過得比較快樂,那多作一點夢又何妨呢?」
孩子的臉上,爲何總能保持笑容,且內心純真無暇,對未來充滿着無盡的想像和希望呢?是的,正是因爲他們勇敢作夢。長大後,作夢變成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代名詞,但喪失作夢的權利後,我們真的有比以前過得還快樂嗎?
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我們可不可以先學會一件事,不要一直說對不起?」
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說出「對不起」三個字,就能夠得到友善的迴應?假使我們今天選擇追根究柢,不要先擺出低姿態,說出對不起、不好意思的話,應該也沒有關係吧?
5. 《俗女養成記》
▲(圖/《俗女養成記》劇照)
「20歲喝醉酒是可愛,到了 40 歲啊,就是可憐!」
自古以來,女性在社會上的責任框架,比男性多太多,太多了!從小我們便不斷受到告誡,各種四面八方的聲音告訴我們要怎麼做一位「得體」的女性;受了年齡的限制、受了社會的滾綁,那真實的自己,到底又在哪裡呢?
6.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圖/《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不是每個人生下來都能選擇。」
命運,操之在手,這句話的可信度有幾分?我們知道,環境造就了一個人,從小在什麼樣的環境成長,未來長大便是那個模子所刻出來的。那麼,所謂的選擇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而很多當下做的選擇,又是我們想要的選擇嗎?
戲劇所帶來的反思,有時宛如蜻蜓點水、有時卻是驚濤駭浪。不變的是,透過故事情節、演員張力、劇情走向,除了能讓我們將從中獲得一點撫慰心靈的正能量之外,對社會無疑也是一份深刻的提醒或安定。
延伸閱讀:
把訪談當做學術研究:《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何以用純粹銳利的雙眼,臨摹他人望眼欲穿的真相
《與惡》團隊強勢迴歸!必看臺劇《做工的人》4 大原因:讓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真實劇集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