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臺股投資新熱點

每年的二、三季是臺股最不容易上漲的時候,不過在全球股市持強、外資尚未全面翻空之前,仍有個股操作的機會,只是心態上恐須漸趨保守,而長線資金則可逢低介入績優的殖利率個股。

【文/黃俊超

春夏交替、渾沌不明的四月天,是臺股在過去的二○餘年中,僅次於九月最容易出現大幅變動的期間。以統計資料來看,承接着累積將近半年的漲幅過後,接下來又有五月的繳稅旺季、最不易上漲的六月,與第三季指數憑空蒸發的除權息,縱然平均仍能有將近○.一%的漲幅,不過上漲機率卻是不到四五%。

第二季須謹慎操作

今年四月,動盪因素依舊未見減少。先從國際股市來看,美國道瓊指數重返一萬八千點之上,距歷史高點已不到兩個百分點,日股在地震過後利空僅反應一天,目前已強勢突破前波平臺整理區,美元指數近期的弱勢表現,給了新興國家股市大大的喘息空間,不過已回到去年整理區間內,另中國上證指數回到三千大關附近。

再從全球總經來看,多哈會議伊朗拒不參與、沙烏地阿拉伯態度強硬凍產計劃破局油價未來走勢仍詭譎多變,加上日本發生等同阪神地震規模的熊本大地震、中國三月進出口數據似乎出現了好轉跡象,曇花一現與延續將有極大差異,另FOMC四月底的會議聲明市場又要猜猜看今年何時升息、又升息幾次?

而臺灣加權指數本身,低檔有季線向上交叉半年線的支撐,又月KD指標向上交叉纔剛突破五○中值,仍具長線保護短線的空間與效果,不過成交量能仍難放大,單月的日均量不過八○四億元,若扣除掉ETF,則在個股上着墨的資金又更爲冷清,因此,強勢股不容易有擴大與轉換的空間,操作上選股邏輯遠遠重於指數變化

市場上總是流傳着「XX變盤」,追根究柢就是一種統計學,而四月與九月是相對容易開啓變化的兩個關鍵時間。根據附表統計數據來看,過去二○餘年,臺股上漲機率以超過四分之三的十二月爲最高,其次是二、三月,另九~十一月也有一半以上的上漲機會,不過若從平均漲跌幅來看,則是出現八比四的比例。

留意三個結論,一是元月行情不存在,由於年底上漲機率高,漲多拉回、年前減碼很正常,四月有點類似,也是必須面臨上漲過後的賣壓考驗,加上前一年度年報公告、股息政策陸續出爐,與第一季的財報緊跟在後,今年又有第一季臺幣升值的相對負面不確定因素,獲利數字將考驗投資人能否看穿誰在裸泳的眼力

第二,五、六月股市表現明顯受到繳稅影響,加上過去電子類股季節性有較爲明顯的五窮六絕現象,使上漲機率都是低於四成,這狀況甚至延續到七、八月的除權息旺季。因此,四月起投資人的警覺性開始提高,風吹草動都容易讓股價顯得不安穩,而美國股市俗諺「Sell in may and go away」,兩者的時間點相當接近。

三是統計數據是歷史累積,絕不代表未來將出現相同結果,也如同股神巴菲特評論技術分析,就像是看着後照鏡在開車前進,不過,人性總會讓歷史換個畫面且重複上演,循環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雖然國際股市依舊維持強勢,不過仍要提醒投資人,縱然第二、三季負面的變數相當多,操作紀律是最好的應對武器。(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7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