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進人退的西雙版納:人象衝突後建預警系統和應急管控
2021年6月,15只北上昆明的亞洲象引發公衆關注,西雙版納的300多隻亞洲象也一起成爲了互聯網上的“霸屏者”。
作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境內的亞洲象大部分生活在西雙版納境內,此次北遷昆明的亞洲象斷鼻家族,就是來自西雙版納勐養子保護區。
和無人機鏡頭下躺平相擁而睡的可愛不同,亞洲象在西雙版納當地活動區域內的村民們心中,是一個危險的存在:官方2020年1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西雙版納全州共發生亞洲象肇事案件6147起,受損60431戶,造成人員傷亡68起,其中死亡39人、受傷31人,同時亞洲象的生存繁衍也面臨巨大的威脅。
6月上旬,上游新聞記者走訪了多個因爲人象衝突而破碎的家庭,還原了因爲大象而失去至親的西雙版納當地人對於大象最真實的態度,“大象肯定要保護,但人也不能不保護”。
▲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州立足於共建人象和諧家園,始終把亞洲象保護作爲重要工作。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發佈
被象羣包圍的茶農
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大荒壩村螺螄塘居民組是一個以茶葉種植爲主的普通村寨,因爲靠近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之農業生產較爲發達,大荒壩村和其所在的大渡崗鄉近年來都是野生象羣頻繁光顧的重點區域。
2019年6月30日清晨,從臨近的墨江縣遷來螺螄塘的老曹和往常一樣前往茶葉地裡採摘茶葉,但這次他沒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
6月8日,老曹的親屬魏大哥向上遊新聞記者回憶,當天早上6點半,老曹和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帶着工具上山準備收拾自家的茶葉地,“他上山之後估計就發現沒對了,茶葉地背後藏了一個象羣,等老曹發現之後,馬上就被大象包圍了,跑都來不及。”
談起兩年前自己家人的遭遇,魏大哥仍然顯得有些恐懼,“因爲當天事發清晨,周圍都沒有人看見具體是怎麼發生的,但是後來根據周圍的痕跡,發現象羣把老曹踢來踢去,最後才死亡的。”
茶葉地裡出現了大象的消息,很快被山下的村民發現並作爲預警信息發佈。老曹的妻子聽到出現大象的消息後,趕緊給清晨出門的丈夫撥打電話,但一直無法接通,村裡隨後組織了人員前往茶葉地裡找人,老曹被發現時已經沒有了呼吸。
事後,當地以補償的名義,給予了老曹的家人約40萬元,用村民們的話來說,“補償金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後,老曹的家人搬離了螺螄塘村,前往景洪生活,那裡還沒有野象出沒。
▲6月7日,西雙版納景洪市,大荒壩村螺螄塘居民小組樓上的亞洲象預警系統。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胡磊
2019年10月,老曹遭大象襲擊近四個月之後,西雙版納州林草局和保險公司一道前往了螺螄塘進行人象衝突的調研。早前,螺螄塘想出了種植檸檬發展農業的新思路,認爲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農民收入、預防森林火災,還能夠起到減少大象進村造成農作物損失的目的。西雙版納林草部門的調研組也發現,檸檬作爲亞洲象不喜歡的食物,能夠有效地減少亞洲象肇事的頻率,“在一定程度能夠緩解人象衝突”,這些都被作爲防象經驗,向整個西雙版納乃至周邊地市推廣。
上游新聞記者在村內走訪發現,當地村民小組辦公室樓上已經立起了亞洲象預警系統,一旦大象有進村的可能,警報就會響起,提醒村民們做好防範。“對於大象,我們只希望能夠把它們攆走,地裡的糧食不吃全部弄壞,苞谷也不敢種,兩個小時幾畝地的玉米全部弄壞”,魏大哥回憶說,2017年之後,進村子的大象纔開始慢慢多起來,他認爲,大象頻繁出入村莊,就是因爲食物少了,“前些年竹子開花,加上林子裡也沒什麼吃的了,大象餓了自然就要跑出來吃東西,這很正常。”
▲6月8日,一隻成年公象在景洪市南朗河村委會轄區內一處甘蔗地活動。圖片來源/亞洲象預警系統
割膠夫妻遭遇大象
景洪市景訥鄉曼召村南嶺組是一個位於大山深處的傣族村寨。6月7日傍晚,上游新聞記者在村子裡見到了剛剛忙完工作的張斌(化名)。2019年5月29日,張斌和妻子葉蘭(化名)在松樹林中割松香的時候遭遇了兩隻野象的攻擊,張斌僥倖逃生,但妻子葉蘭不幸遇難,“我永遠記得她最後的樣子,頭髮和樹枝樹葉都絞在了一起,最後不知道有多痛苦。”
事發後當地通報稱,2019年5月29日上午12點50分左右,景洪市景訥鄉黨委政府接到曼召村委會南嶺村小組報告稱,該村村民張斌和葉蘭在距離村小組約3公里處的松樹林割松香時,遇見野象並受到攻擊。當天下午2點,葉蘭被搜救人員發現,但已經不幸身亡。
張斌向上遊新聞記者回憶,當時自己和妻子在山上已經忙活了一上午,大約上午11點左右,山裡出現了大象羣活動的聲音,意識到情況不對,兩人收拾東西前往臨時搭建的工棚準備下山時,剛到工棚附近,身後突然出現了“葉子踩碎的聲音”。張斌正準備回頭查看時,大象突然出現了,來不及反應的張斌本能地往前跑,“跑了沒多遠我就摔倒了,往回看我老婆已經被大象抓到了,從跑到被抓,20米不到吧,一分鐘都沒有。”
妻子被大象襲擊了,手無寸鐵的張斌除了呼喚她的名字,別無他法,隨後妻子消失在了松林之中。手足無措之後,張斌反應過來潛伏在森林之中很有可能會遇上大象重返現場,“我一想沒辦法了,就跑回了村子。”
▲6月7日,西雙版納景洪市,大渡崗鄉在主要道路上進行亞洲象預警宣傳。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胡磊
張斌在距離寨子有一公里的地方,撥通了村長和親戚的電話,大家都勸阻張斌不要返回現場,不要再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隨後趕來的搜救人員,在現場發現了葉蘭的遺體,張斌永遠忘不了妻子離開時頭髮上的枯枝爛葉。
作爲受害者家屬和被襲擊過的當事人,張斌覺得和此次15頭大象到昆明相比,全社會對於西雙版納亞洲象的關注少之又少,“我們版納的大象多,出的事不止這一起。(和大象比)人肯定比較珍貴,人這一輩子,肯定沒有其他可以比了。”
母親的離去對於8歲的兒子來說,傷害是顯而易見的。張斌察覺到,兒子在坐車時會不自覺地關上車窗,躲在角落裡,“他說害怕大象”。談到和自己結婚12年的妻子因爲大象而離開,皮膚黝黑一臉剛毅的張斌,流下了眼淚,“大象出來,不僅是因爲這兩年確實多了,他們還吃不飽了,肯定會往人多的地方走”。
▲亞洲象預警監測中心。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發佈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西部屬於勐海縣管轄,該縣的勐阿鎮是野象活動的重點區域之一,有多隻大象因爲在該鎮場鎮、農場等處活動被“抓捕歸案”。
2019年5月11日,勐阿農場十隊的一對夫婦上山採茶時,同樣遭遇了潛伏在山林之中的一頭野生亞洲象,兩人分頭逃跑時,妻子楊某被追上來的野象攻擊致死。
6月8日,楊某的兒子自升東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母親被大象傷害一事並不是村子裡的第一起,“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起”,保險公司提供的40萬元補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需要由各方提出更多的有效解決方案,“小孩子都知道大象數量多了肯定是好事,但不能大象多了它們活動的地方還小了,(這樣一來)它們不出來傷人才奇怪了”。
官方發佈的信息顯示,當地實施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程,按照“象進人退”的保護思路,從保護區核心區搬遷8個村寨192戶1140人,爲野生亞洲象活動留出必要空間。
▲6月8日,西雙版納勐海縣,勐阿鎮食源中心內一隻被臨時管控的肇事亞洲象。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胡磊
西雙版納在爲大象食物開源的工作上也做出了努力,試圖通過人工增加投食的方式來緩解大象出山覓食的壓力。多次發生野生亞洲象致人傷亡事件的勐阿鎮糖廠山後,勐海縣在這裡修建了一個亞洲象食源基地,種植了大量芭蕉、玉米等亞洲象喜愛的植物,防止亞洲象走出山林,打擾社會的正常生活。
上游新聞記者探訪了這個食源基地,發現這個被“大象出沒、嚴禁靠近”警告標語圍繞的基地內,已有四隻大象在活動,它們都是因爲在勐海縣境內惹是生非而被“引導進入”這一區域進行保護的。勐海縣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個“大象食堂”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勐海縣亞洲象應急處置臨時管控建設試點項目,當地期望通過硬管控控制大象。勐海縣林草局局長馬傑接受《雲南日報》採訪時披露,這個項目面積365畝、防護欄長度2263.73米的食源基地,通過管控肇事大象的方式,讓“勐海縣已經連續半年沒有亞洲象肇事的記錄,保險公司每年同期的公衆責任險賠付金也由之前的200餘萬元下降到了今年的3萬元左右。”
西雙版納州林草局副局長刀建紅也認爲,食源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亞洲象,減少大象到村寨或農地中的活動時間和機率,對緩解人象矛盾衝突效果顯著。10年來在西雙版納蓮花塘、關坪兩個區域的監測中,亞洲象爲主的野生動物在食源基地內的活動數量超過了600頭次,大大減輕了村寨的壓力。
西雙版納15頭大象北遷昆明引發關注之後,有輿論認爲,西雙版納森林中的食物讓大象吃不飽才造成了它們的出走,修建食源基地正是證實了食物減少這一客觀事實。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西雙版納一位從警二十多年、長期關注亞洲象保護的森林警察曾多次公開發表意見,認爲“熱帶雨林不斷地減少,導致象羣不得不走出森林,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尋找食物”。
對於這些說法,西雙版納當地予以了否認。當地媒體刊發專家採訪表示,西雙版納州的自然保護區實際面積從原來的360萬畝已經增加到622.8萬畝,爲當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繁衍場所。但也正是因爲嚴格保護,區內森林植被向林木化演替,“林下可採食的植物減少”,這才直接導致了象羣反而更加頻繁地走出森林。
對於“森林增多導致大象食物減少”這種說法,學界爭論不休。一位要求匿名的因象遇害人員家屬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亞洲象爲何走出森林和人類打交道,作爲普通百姓他無從知曉,“大象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生都明白,我們只希望能夠人象平安,大家相安無事”。
上游新聞記者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