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再也培養不出部長?陳良基質疑學習歷程檔案

科技部長陳良基質疑教育部推動的學習歷程檔案,對偏鄉升學不利。(本報資料照片

111學年大學申請入學將採學習歷程檔案成績,前科技部長陳良基昨質疑:「現在高中生根本是忙着做表面資料,而不是忙着學習,鄉下朋友很泄氣的說,以後我們鄉下再也培養不出像你這樣的部長了。」不過教育部迴應,學習歷程檔案反而對偏鄉生更有利。

陳良基也曾是教育部次長,他昨天在個人臉書發表「學習歷程檔案,真是必要之惡嗎?」文章說,最近這1、2個月,有空走訪南部一些算是鄉下的地區,聽到很多家長的抱怨,最大的焦點是即將實施的學習歷程檔案,這似乎已經成爲偏鄉家長、教師的夢靨。

陳良基說,臺灣的未來希望,還是要靠教育,我們的未來,不能當白老鼠實驗。前教育部黃榮村部長才剛剛在教育研討會講過「教育改革必須謹守,沒想清楚就不要亂動,條件具備則要勇敢出發」,他非常認同,也質疑學習歷程檔案真的條件具備了嗎?真的是必要之惡嗎?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迴應,大學升學如果只看學測成績,偏鄉學生無法跟都會學生競爭,但有了學習歷程檔案,偏鄉學生更能凸顯他們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升學。屏東潮州高中就非常支持推動學習歷程檔案,因爲藉此他們學生學科以外的表現如專業能力、人格特質都會被看見,在升學上更有利。

臺大教務長魁元說,臺大個人申請在書面資料審查上特別重視都會、偏鄉學生都要學的部定課程探究實作及加深加廣課程,至於校訂課程只做爲參考用,採計的主要是在高中校內可以完成的學習資料;至於參加校外營隊不會加分也不會扣分,學生不用爲了要參加臺大申請入學而在高中時特別去參加校外活動

中央大學招生組長周弘偉表示,中央大學會從學生各項學習資料中找出具備學系所需要的能力或特質、及高度申請動機的學生,「社團幹部證明張數」無法證明學生真的具有人際合作或溝通領導特質,除非學生能具體舉證參與或舉辦各種活動遇到問題及溝通解決過程

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說,大學真的會認真看備審資料,同時,家長也不必擔心,家庭條件不同是不會影響備審資料的公平問題,因爲學習成果都是校內課程,不因家庭條件而異;事實上成長背景的不同,反而提供學生對不同環境下如何學習與探究的區隔機會,是助力而非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