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向質發力

3月27日至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辦。今年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爲主題,突出科技前沿和成果共享。與會嘉賓熱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爲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啓示。

重大科技成果精彩亮相

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10項重大科技成果揭開面紗。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發射第一束光、“人造太陽”首次實現千秒量級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具身大模型機器人賦能零售業態智慧升級……突出原創首發呈現世界領先,與國際接軌成爲這些項目的關鍵詞。

在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中,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首代具身大模型機器人“蓋博特”(Galbot)引發關注。其突破性技術體現在對礦泉水瓶、雨傘、耳機、護照等複雜物品的抓取能力,首次在國際範圍實現抓取隨機堆放的透明、高光等特殊材質物品成功率超95%,並能完成開櫃、晾衣等泛化操作。

“該產品既展現出在複雜場景中的高效作業能力,也爲具身智能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武文韜說,針對具身智能領域的數據採集難題,公司通過物理仿真合成技術構建數千萬場景數據及數十億動作數據集,使機器人能將仿真技能直接遷移至現實場景。目前,蓋博特已在工業物流和商業服務領域實現應用突破,比如在汽車製造場景中,無需二維碼輔助即可完成視覺引導下的料箱識別、抓取和搬運。

長安鏈是我國自主創新、靈活裝配、軟硬一體、開源開放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自2021年1月發佈以來,長安鏈秉持“無保留、不設限”的全面開源理念,打造全球性能領先的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推動區塊鏈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

“從2022年度到2024年度,長安鏈連續3年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長安鏈團隊相關負責人說,在技術層面,長安鏈深入紮根產業需求,前瞻佈局未來趨勢,持續產出全球存儲量級最大的區塊鏈開源存儲引擎“泓”等一批關鍵技術,並秉持不設限開源的原則,超過300萬行源代碼無保留開放下載。

據悉,長安鏈作爲區塊鏈底層平臺支撐“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區塊鏈專項,憑藉全球領先的性能,持續支撐國家級數字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涵蓋稅務服務、可信數字身份、不動產、政務、能源、金融、國際貿易等關鍵領域,服務數據要素安全可信高效流轉。

“北京以開源開放爲本色,打造全球開源開放之都。”北京信息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吳珺說,“北京重大開源系列成果按照開源開放爲本色、創新引領爲特徵、共治共享爲要義、構建生態爲根本的思路,系統展示了北京開源成果矩陣。”

機器人化身“智願者”

從AI賦能到智能機器人,中關村論壇年會不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平臺,更是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場”。讓科技融入日常、塑造未來的願景在這裡生動展現。

走進主會場——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迎接來賓的並非傳統工作人員,而是一羣智能機器人“智願者”。它們提供迎賓、導引、互動等服務,儼然成爲年會的科技代言人。在現場,觀衆可近距離觀摩機器人跑步跳舞、吹拉彈唱、寫詩作畫、服務陪伴等展示,還能欣賞到多款機器人聯袂上演的科技秀。

“本屆論壇上,我們重點展示人形機器人應用,圍繞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五大核心場景,遴選15家企業的近百臺代表性機器人,營造‘機器人無處不在’的氛圍。”中關村論壇運營公司品牌總監徐若華介紹,這些機器人將在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全程服務,與嘉賓深度互動。

科技感不僅體現在表演中,也融入日常服務。在會場一角的“小關店鋪”,機器人服務員正在忙碌着:機械臂有條不紊地衝泡咖啡。待咖啡製作完成,輪式機器人精準抓取,送到顧客手中。工作人員張金介紹,這裡的兩臺機器人來自不同品牌,但能自主協作,實現全程無人值守。消費者下單後,機器人自動規劃行進路線,完成點單配送。

在休息區,各類人形機器人或泡茶寫字,或下棋跳舞,營造出一幅科技融入生活的未來畫卷。頭戴黑色棒球帽的仿生機器人“胡博士”吸引不少目光。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胡博士”搭載幾十塊可動模組,能呈現出細膩的微表情,讓機器人擁有更真實的情感互動表現力。

在主會場公共區域,一棵“科技樹”吸引觀衆駐足。拍照上傳後,系統會生成一段充滿科幻元素的動態視頻,讓人們親身感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魅力。今年,論壇還引入AI同傳系統,基於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實現用演講者的原聲進行同傳翻譯。

“例如,嘉賓用英語演講,後臺大模型會學習其聲音,觀衆耳機中聽到的就是嘉賓‘原聲’的中文翻譯。此外,論壇還應用了文生視頻技術,年會暖場片、成果發佈片等視頻均藉助AI生成。”徐若華說。

以會爲媒引才聚智

“短短兩年時間,星動紀元已完成6次產品迭代。能夠在全國乃至全球同行面前獲得關注,是我們參加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最大收穫。”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經理張亮已連續多次參加中關村論壇。今年年會開幕前一天,他便早早來到會場進行佈置。

今年,星動紀元帶來其最新研發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星動STAR1。這款機器人不僅能夠自適應各種複雜地形行走和奔跑,更在室外真實場景中跑出每秒3.6米的速度,打破了電驅人形機器人奔跑世界紀錄。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即將發佈的“天工2.0”機器人,也在今年中關村論壇上首次亮相。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品牌公關專員樑禕晗介紹,“天工2.0”在國內首次實現針對複雜地形的自適應行走,即在平地行走時保持直膝行走的擬人姿態,在面對臺階、斜坡、樓梯、坑窪路面等複雜地形時實時調整爲穩定步態,從而具備面對泛化地形的高通過性。配合多工況能耗控制技術,“天工2.0”將具備遠超前代的續航能力,綜合能效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以會爲媒,中關村論壇正發揮引才、聚智、促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吸引項目和資本加速向中關村集聚。據北京海關統計,自2007年中關村論壇首次舉辦以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累計外貿規模突破萬億元。2007年至2024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年均進出口規模近550億元,較論壇舉辦前年均150億元的外貿規模實現大幅增長。

在中關村論壇開放作用和政策扶持的相互融合、協同推進下,高新技術產品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外貿中的比重不斷攀升。2021年,中關村論壇升級爲國家級平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外貿發展實現“三個加速”:自主品牌出口加速增長、專精特新企業加速發展、先進製造產業加速提質。今年前兩個月,中關村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產業進出口分別增長31.8%、19.8%、87%,產業結構更趨多元化。

從科技突破到產業升級,中關村論壇正助力一系列創新成果走向全球,推動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舞臺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