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 | 把自己找到,就可以持續發展自己!

近期,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獲得者葉錦添的創意美學新作《葉錦添的創意美學:邁向無限透明的藍》,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他從西方看到東方,從東方看到西方,將東西方融合,詮釋出獨有的“新東方主義”美學。

本書全面展示了葉錦添的創作理念、美學感悟、美學實踐、審美養成等,提供一種無限可能的閱讀體驗。

藍色對我來講有某種深層的意義,這是禪意潛意識的夢境,裡面包含了所有時間的回憶,藍色是一個無限深邃的冥思之地,是意識的海洋,是我伸手觸碰不及之處的一個神秘世界。

每個領域我都曾經專注於單一性,然後轉入其深度,探索激活的可能。一心想尋找自我的衝擊,始終如一,像一隻鏡子中的飛鳥,凝神內斂,抱元守一,發現無限的新奇。

——葉錦添

在本書引言“行止於流觀”、第一部分“天地有大美”中,可以看到葉錦添獨創的“新東方主義”美學、“創意十二流”“精神 DNA”等藝術理念生髮的過程和精煉後的整體美學理念架構。

第二部分“電影美學”以葉錦添參與創作的四部經典影片《臥虎藏龍》《夜宴》《赤壁》《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爲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作品拆解,在瞭解電影服裝造型及場景設計的理念和實踐的同時,藝術家獨特的創作格調靈巧地浮現出來。

第三部分“攝影美學”展現了攝影家葉錦添是如何在按下快門的動作裡參與時間的流動。

第四部分“劇場美學”記錄了葉錦添在國內外劇場舞臺找尋一個新的聲音,傳達到世界不同的角落的藝術創作歷程。

第五部分“美的沉思”是葉錦添作爲一個追逐美夢的人,關於發現美、欣賞美到創造美的體會。

流繪:自由太虛的繪形

YIQIYINGCHUANG

從小時候開始,我對於成爲一名畫家的嚮往就十分強烈,我好像很容易就掌握了一種單線的寫實素描方法。每次我在課堂上繪畫,都會引來老師與同學們圍觀。在我的繪畫內容裡,一直會出現一些珍奇的異獸,它們在一種十分自由的線條底下組成它們的形象。

我小時候廢寢忘食地畫這種連環圖,以粗糙的方法,把自己心中的幻想畫成故事,後來被我父母注意到,他們曾經多次禁止我繼續畫畫,擔心我的沉迷會影響學業。

人在還原一個自己眼前看到的世界時,總是不知所措,落差會一直存在。每一個開始畫人像的人,都曾經有過這種經歷,就是想着自己如何掌握眼前人物的形象,可無論如何細心地觀察,再把他描畫出來,總是與對象有點兒不一樣。愈執着注重細節,當你觀看整體的時候,愈會出現一種奇怪的偏差。

我每天都可以畫一種簡單的線條,從第一條線畫到空白中,就會產生另外一條殘影,爲了平衡畫面,一條一條地加上去,便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境。但是每次繪畫的時候,又會重新產生吸引力,讓我可以不斷地畫下去。這種習慣看似沒有結果,我只是不斷地下意識找尋它的方向,一直到最後一條線補上,感覺到那種畫面上的騷動平息,我纔會收筆,這樣一幅“精神 DNA”的畫作又再度產生。

“精神DNA”

YIQIYINGCHUANG

DNA是由雙螺旋結構的多核苷酸鏈構成的核酸。對分子的理解是研究重要生命物質結構的第一步。DNA中藏有人類的進化記憶,而且帶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遺傳模式。

我認爲在DNA的整個研究領域裡,除了人們可發覺的物理特質,另有一股看不到的能量在運作,儘管它是透明的,但我能感覺到它的存在,而這種看不到的東西纔是最真實的存在。“精神DNA”既無形狀,也無結構,它無法測量,以不可見的方式被儲存着。它是存在於無形世界中連接情感萌發、記憶和人類歷史及傳承的神秘力量。

我們在有限的感知範圍內看見世界,我們看到了虛空的一切現象,無法想象自己來自哪裡,不斷在物靈之間找尋平衡與接觸點。所謂的時空也非永存,它只是停留在時間這極點上的一刻,幻化成一種存在的實體,但在下一刻它就會化爲虛無,每個時空的點因爲這種氣的變化、能量的推移不斷地移動,成爲時間本身,時間就是這樣左右着物質的變化。但是它真正的內容是精神的動機,是精神的世界作用於物質的世界。

最能體現我的“精神DNA”理念的作品是Lili。

Lili誕生於多年前我的首個當代藝術展,當時我要爲藝術展做三個雕塑,做到第三個的時候,我忽然開始對博物館的展覽產生疑問,爲什麼展覽似乎總在定義,每個人看展覽時聽到的都是一樣的講解?

如果講解的是傷心的眼淚,觀衆一定會帶着看眼淚的預設來看作品,這就導致他們根本沒機會認真去看,因爲對作品的定義已經存在了。

人都有惰性,很多時候只想知道事物表面是什麼,但如果答案已經被預設了,人就沒有辦法,也不想知道事物內裡是什麼了。

雕塑作品《原欲》,是一個女孩站在一個安靜的黑屋子中間,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像一種生命的獨奏。我只放了一個小蠟燭在高處,讓光照到女孩的眼睛上面。如果你站在她對面一直看着她流眼淚,幾乎可以達成一個靜態的、可以進入冥想的狀態。我覺得似乎人們能在和她對視交流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心靈進入雕像,接近她,這樣存在於每個人身體裡的原始記憶就會流出來,觸發人的內在反應。

我想在很多不同的場景裡面放一個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融進不同的場景裡,不會跳出來,於是我創造了一個人身大小的擬真 Lili,讓她介入我們的日常空間,打破現有的邏輯規則,

產生另一種維度的觀看方式。在做了好多展覽之後我發現,她變成一種凝固時間的東西。Lili 這個作品是一個最抽象也最具象的東西,虛實並置會讓我們理解世界。我希望她可以去經歷一切。

“精神DNA”的主線是重新去看我們所有的這些,看事物的正確方法就是在看清楚之前繼續下一個沒看清楚的時刻。

《臥虎藏龍》:尋找突破點

YIQIYINGCHUANG

虛是意境,御虛行實。《臥虎藏龍》可以做到一件事情,一方面追求西方電影基礎,那種一直貫徹的嚴謹的世界性閱讀特質;另一方面,把這種語言轉化爲中國人的美學觀點,這中間的平衡,必須巧妙拿捏。我爲了表達中國書法的勁、軟,首先需要的,是一張可供揮舞的白紙,鬆緊遠近,空間與情緒得以流動在節奏中,並無限擴張。

以布料的線條與質感展現人的靈氣。掌握布料和皮膚之間的關係,就可以透過衣服展現出整個人的靈氣。

舞者不但走路時流動,停下後還能延續動感,周潤發的服裝就是運用這個原理。我加寬了他的衣服,考慮到他要拍的幾場戲的動作,再決定布的質料。在《臥虎藏龍》中,我爲李慕白設計了四套剪裁完全相同的大袍子,在不同的空間裡面,以不同的材料來區分。其中影片尾段的竹林是在空中停留,衣服就做成兩層,人一旦懸空,衣服很容易就飄起來,空氣慢慢地充進衣服,由下而上鼓脹起來,整個線條層次比較多,其間的變化也表現出他心理狀態的飄浮感。因爲抽掉了細節,單純以線條與質感呈現,造型也更凸顯,而且由於是素面,可以任意加上不同色彩,使得這個古意精簡的元素,也呈現出現代感。

行走邊緣

YIQIYINGCHUANG

有別於繪畫,攝影的影像更真實,好像是來自人類以外的一隻手所製造出來般神奇。

攝影所賦予的是失去的時間,當我面對一個真實的人的時候,瞭解到他不可能存在於攝影空間裡,因爲那時空是靜止的。在觀看照片那一刻起,我將一生中所看到的無數張臉孔,逐個在腦海裡翻動,一直辨認着眼前照片中的人的來龍去脈,嘗試把他定格在記憶的海洋裡。結果只有他沒有出現在我的腦海內,成爲唯一的缺席者而在照片裡消失了,這讓我明白,時間並沒有記錄在照片中,時間是流動的幻象,照片裡記錄的正是唯一沒有時間的瞬間。

劇場本體論

YIQIYINGCHUANG

電影可以隨時帶觀衆去到很遠的地方,舞臺則是觀衆眼前正在發生的事。

實際上,我所有的作品,無論是當代藝術、電影,還是舞臺劇,都一直在追求現場感。我認爲最美妙的就是事情發生的瞬間,那一刻我可以和觀衆進行最坦誠的交流。

《傾城之戀》是我導演的第一部舞臺劇,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我的“劇場美學”的一種總體呈現,我稱它爲“全觀劇場”,是結合了我所有的不同藝術經驗的創作。

讀張愛玲,你要先鑽入她所設定的世界,那是從她的感官無限擴展出來的世界,你只能跟着她在裡面飛。沒有確切的道理可循,但是又互相映射,暗示出無限的暗流。這也是爲什麼我選擇了以電影和舞臺結合的方式來做這部戲,其實就是想增加它的維度,更好地表達曖昧的空間。

所以我提前拍攝了影像,用劇場場域與電影鏡頭分別給予宏大和細微、抽象和具體、寫實和虛幻的展現,共同創造出一個奇詭的世界。電影影像的使用不只是爲了放大人物的情緒,更是爲了和舞臺上的時空一起,形成一種現在和過去的互文,補足張愛玲文本的多維度。

而那些沒有說出來的話,我選擇用意象來表達。白流蘇總伴着一輪月,範柳原總伴着蟲鳴樹影。它們常常共存,彼此卻又難以觸碰。白流蘇追尋着終極的虛無,她和範柳原的深處似曾相識。兩個人面對面,那麼近,卻都還是看着自己的世界,沒有在看對方。

審美的建立

YIQIYINGCHUANG

審美有可能是一種人生隱晦的重要使命,因爲很多意想不到的、討論不了的重要內容都在審美里,美並不是漂亮與否,而是真正是否合乎於義,義理的產生就能保存着美的存在與發展。追逐美夢的人,他一生可能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發現美的事情上,欣賞美,甚至是創造美。

我很珍惜每一秒鐘,我關心的是人的處境。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結束的時候,再回想時還能想得開,所謂無悔於心。

人天生想靠近美的東西,因爲靠近美的東西,人會獲得希望和能量。

提升審美並不一定要很多錢,關鍵是有沒有機會常常進入一些珍貴的空間。我去英國時,發現他們有個很好的政策就是給學生很多優惠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有最好的東西,學生可以免費參觀。社會有沒有能力去做一些很好的東西給大衆去觀賞,引導他們去看那些真正美的東西,接受更多的美學教育、審美培養?

但說到底,光看是不行的,要想真正學進去,就要去接觸,要有空間上的關係,不能只有想象。你要接觸美的作品,產生經驗,用經驗去判斷它的好壞,增加你對它的感覺。

不管通過哪種方法,對美有追求的人會慢慢地找到自己的所求。更重要的是先去看,再做選擇,要去現場看,有機會也要臨摹一些畫,逐漸在審美上越走越深入。

“新東方主義”沒有決定性的理論,只是“打開一扇門”的意思,就是把原來的可能性放大,把以前所謂的“東方主義”再深度闡釋。這個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被西方定義,我們要拿回定義權,自己描述自己。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養分,足夠滋養我們在世界上重新做一個文化領域的王者。

在這本葉錦添的全新創意美學筆記中,他會告訴你一切的由來,更會展示未來的可能性,以及我們最終的堅守。

把自己找到,就可以持續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