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沛恩:捍衛作夢的權利
二十歲,很多年輕人還在人生道路上茫然摸索,爲升學、就業、轉大人……等等等等煩惱,如陀螺忙轉,既停不下來又無法跳脫,謝沛恩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例子。很小就知道自己要成爲一個歌手,知道自己要往創作與表演的路上前行,從十六歲開始參與戲劇演出,到現在發行第一張專輯,似乎是個築夢踏實的旅程,但背後她對自己想要成爲一個表演者的堅持,與從不停歇的持續創作,纔是真正促成一切發生的原始能量。
也許是受到母親賴佩霞的遺傳與影響,謝沛恩喜歡唱歌表演,小時候她看着媽媽在舞臺上很開心的表演,默默希望自己以後也可以如這般開心的過日子,並把快樂帶給別人。看書的時候,她會在腦海中玩起導演的角色,把書中故事改編成電影,把故事情節寫成一首首歌,不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總可以激發起謝沛恩無盡的想像與創意。「我喜歡錶演,唱歌也是一種表演,透過表演我可以跳脫到另外一個世界,就像是在旅行,發現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沒有想過的想法,也可以抒發一些心情,我的人還在這裡,可是心正在旅行。」
豐沛的創作欲在十三歲開始轉化爲實體作品,她發現家裡有一把從來沒有人碰的吉他,開始自己看書學彈吉他,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創作的合弦與文字,把每天發生的事情與情緒、想法,都譜成旋律與歌詞,一天一天,謝沛恩用音樂寫日記,爲了不要忘記這些感動,她也會邊彈邊唱,用錄音機把這些歌都唱錄下來。
故事說到這裡很像是少女的願望,但謝沛恩還知道另外一個秘密世界的存在。「我聽每一首曲子都會像做夢一樣,去到一個不同的國度,而我的意識非常醒覺,可以看到那個地方的街道,甚至角落的一盆花,每一個世界都非常真實清晰,於是我知道每一首歌都是一次旅行的機會。」頓然間我領悟眼前這個女孩,她不是在訴說「我的志願」,若是成爲衆所矚目的偶像當然很好,但對謝沛恩來說,重要的是她正透過各種型態的表演,同時更瞭解自己;她想成爲一個傳遞者,透過音樂創作與表演,帶領大家開啓並探索另外一個世界的樞紐。
創作力豐盛的人通常有顆纖細易感的心,但謝沛恩內在並不是一個如外型般飄渺的夢行者,她透徹觀察着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言談中有着超齡的成熟,甚至有着長年修行者的洞見。當問起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她的回答是:「情緒調整。」比方說,以前沛恩跟爸爸有時會發生衝突,她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生悶氣,但很快就瞭解到衝突的根本原因,「爸爸是幺兒,所以當他累了一天回到家,會回到幺兒的狀態,希望大家都寶貝他。」於是謝沛恩不再生氣了,她會調整好情緒,走出房間跟爸爸說說笑笑,或是撒嬌的道歉。「我對人很有耐性,也許是受到媽媽的影響,身心靈之類的東西,會讓我很知道怎麼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這樣的特質也讓她在演藝圈這種聚散快速的生態中,適應良好,「我喜歡新鮮感,所以就算大家變成天天見面的好朋友,也不見得會比較開心,彼此想念時,透過遠遠的問候,反而更感貼心。」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66期/ 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