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爆品和限購潮齊現 債基"走俏"成新發"主力軍"

11月,債券型基金出現走俏跡象。在新發基金市場整體平淡之際,債基爆款產品頻現,更有中小基金公司借道債基實現公司管理規模的近翻倍式增長。當月全市場債基新發數量和規模均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與此同時,存量債基亦掀起限購熱潮,11月超百隻債券型基金髮布“限購令”,有債基甚至直接“閉門謝客”。另有多家基金公司密集上報債基產品。

新發債基爆品不斷

11月30日,國聯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山西證券匯利一年定開債、國聯安恆通3個月純債定開等多隻債基成立。Wind數據統計,包括上述基金在內,11月共有50餘隻債基產品宣告成立,累計發行份額超過900億份,佔當月新發基金總額的比重超過80%,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與今年1月份相比,11月債基發行規模佔比增加近30%。

在債基“走俏”成爲11月新發基金主力軍的過程中,不少爆款債基產品頻頻現身,更有中小基金公司借道債基創造亮眼的首發表現,實現公司管理規模的大幅增長。

11月30日成立的國聯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首募資金超過50億元。11月28日成立的金信民富僅一天時間就完成募集。博遠基金、恆生前海基金旗下新發債基更是創公司成立以來的新發規模紀錄。博遠增裕利率債募得資金超46億元,接近公司此前總管理規模。恆生前海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募資超50億元,使公司管理規模增長超過30%。

此外,11月新發債基中,也不乏首發規模超過70億元的“巨無霸”產品,如大成景熙利率債、富國瑞豐純債、鑫元穩豐利率債、南方恩元等。通觀11月債基新發情況,利率債、純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幾大類別基金頗受青睞,其中,四隻政金債募集資金均超過50億元。

恆生前海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基金經理李維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政策性金融債屬於利率債,風險資本佔用爲零且有稅收優勢。因此,在明年信用利差可能收斂和風險資本佔用提升兩個因素下,吸引力有所提升。

存量債基啓動“限購潮”

除了新發債基頻現爆款產品外,存量債基也掀起一股限購熱潮。據不完全統計,11月已有超過百隻債基發佈各式限購公告。

11月30日,華夏基金、廣發基金、金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佈暫停大額申購公告。華夏鼎航債券基金12月1日起暫停轉換轉入業務,單人單日累計申購金額不超100元。廣發民玉純債直接自11月30日起“閉門謝客”,暫停個人投資者申購業務。金信民興債券則自11月30日起暫停機構投資者單日100萬元以上的申購申請。

從業績表現來看,上述基金均在近期收穫較明顯的漲幅,11月限購的債基也多爲績優產品。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基金淨值漲幅過快時,採取限購是較爲常見的控規模保業績措施。同時,在相對高位逆勢限購也能保護基民免受追高虧損的風險。

然而,越是限購,似乎越激發了基民的追捧情緒。以東方臻享純債基金爲例,繼11月24日宣佈自11月27日起暫停50萬元以上的申購之後,該基金又於11月27日緊急公告“閉門謝客”,自11月28日起暫停申購。一番操作引得基民“心癢癢”,從基金貼吧中刷屏式討論可以看到,不少基民在27號奔着“關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抓緊買入。

有基金人士表示,限購有時確實會成爲一些基金公司的另類宣傳營銷方式,通過製造這種稀缺感和倒計時感,抓住基民惜賣和擔心錯過的心理,實現規模增長,這也就是所謂的“飢餓營銷”。因此,面對限購,基民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理性判斷,不宜盲目跟風。

扎堆佈局政策性金融債

債基熱度的攀升帶動基金規模明顯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國內債基總規模站上8.6萬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債基產品數量超過3400只。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佔據大頭,1860只基金總規模約5.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發債基爆款頻現、存量債基掀限購潮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正積極籌備發行新債基產品。截至11月30日,60餘隻債基尚在審批進程中,30餘隻債基正在發行中。

從正處於審批進程中的債基來看,政策性金融債成爲一大亮點。Wind數據顯示,共有15家基金公司扎堆申報這一類別基金,大中小規模基金公司均有出手,亦出現外資獨資公募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的身影。

其中,有10家基金公司均申報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產品,盛況堪比此前的中證2000指數。據悉,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主要選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滬深證券交易所流通的剩餘期限爲3年以內(含)的政策性銀行債(不包括二級資本債、次級債)。截至12月2日,全市場僅4只掛鉤該指數的產品,均爲今年成立,產品規模均超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