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援藏,清水滋潤藏族羣衆心田

5月5日,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農業水利研究所(以下簡稱長科院農水所)技術骨幹鄒志科,在武漢度過短暫的五一假期後,再次踏上奔赴西藏的路途。

而這距離長科院農水所所長李亞龍第一次援藏,已經過去了11年。

2013年至今,長科院農水所已先後派出百餘位專家和技術骨幹,接力援藏十餘年,幫助西藏農村飲水安全實現達標並進一步提標升級。汩汩清水像潔白的哈達,流入西藏廣大農牧民家裡;濃濃援藏情,也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田。

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長科院農水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一次次“續航”,接力援藏十餘年

故事要從2013年講起。

當年7月,李亞龍作爲中組部第七批援藏幹部前往西藏,掛職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局副局長。3年裡,李亞龍的足跡遍佈西藏7市(地)中的66個縣(區),反覆進行現場調研、監督檢查,開展技術培訓,把一頭青絲熬成了滿頭白髮。

援藏期滿之際,西藏自治區水利廳農水處負責人找到李亞龍,對他說:“您爲西藏的水土保持工作作出很大貢獻,但當前西藏的農村飲水問題還沒根本改觀,能不能把援藏的工作延續,幫我們在這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李亞龍知道,當時西藏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由於地理位置、自然條件、風俗民情等因素,西藏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與其他省份相比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當時“十三五”規劃剛剛開始,西藏自治區水利廳農水處請李亞龍幫忙在農村飲水相關規劃上覆核技術把關。

李亞龍爽快地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從此開啓了綿延十餘年的援藏“續航”。

2016年李亞龍回到武漢後,在長科院農水所組建了飲水安全室,專門負責飲水安全,特別是對西藏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行技術幫扶。承載着期盼和情誼,他帶領着一幫年輕的農水人,再次踏上高原。

2016年至2017年,李亞龍多次帶領團隊赴藏,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的實地調研和技術支撐工作;2018年8月,長江委應西藏自治區水利廳請求,派出長科院農水所技術骨幹李偉前往西藏掛職,原定半年援藏期滿後,在對方的挽留下,李偉的援藏期由半年延長爲1年,而後又一直堅持到2020年春節前;隨後,女同志趙盼盼接替李偉援藏2年;2022年7月,鄒志科又緊跟其後,接替趙盼盼援藏至今……

有一種情感,叫做高反

“別人去西藏,帶的是紅景天和便攜氧氣瓶;我們去西藏,帶的是資料和筆記本電腦。”5月6日,長科院農水所副總工程師羅文兵笑着說,“我們每次去西藏,根本顧不上高原反應,一下飛機就去現場,沒有緩衝,直接幹活。”

而在長科院農水所更廣爲流傳的一句話是:“有一種情感,叫做高反。”

談到援藏,李亞龍動情地說:“高反有兩種,一種是初到高原,出現頭暈、目眩、失眠這類症狀。我說的另外一種高反,是即將離開拉薩時發現對西藏是多麼眷戀。記得2016年有次開會,安排離藏前的工作佈置,我當時就有些忍不住要掉眼淚了。”

留下什麼、帶走什麼,這是李亞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正是這種對西藏和西藏水利事業的深深情感,促成了援藏的一次次“續航”。

不難受是不可能的。2020年博士畢業加入長科院農水所的鄒志科,剛工作沒多久就跟李亞龍一起進藏調研。從那曲到日喀則,4000多米的海拔,李亞龍至今清楚地記得,鄒志科吃一口飯要喘半天才能嚥下去,而且一吃就吐。即便是這樣,他也堅持走完了8天13個縣的行程。

而讓李偉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第一次進藏,高原反應持續了兩天,晚上根本睡不着。有一次車輛行駛在尼瑪縣的土路上,輪胎爆了兩次,千斤頂壞了,周圍也沒有別的人,車上幾個人就下來一起把車擡起來換輪胎。還有一次是2020年,一天裡經歷了晴天、下雨、下雪、冰雹四種天氣,雪還下得特別大,50公里的路來回行駛了5個多小時,風大雪大,但司機說不能在路上停,車一停下來可能就會凍住開不走了,那天直到凌晨1點他們纔回到安多縣,吃上晚飯。

羅文兵比較頻繁地去西藏是在2017年至2020年,每月進藏一次是標配,每月進藏兩次是常態。2019年,有一次他進藏待了整整兩週,回單位後,同事差點沒認出他來。高原的紫外線太厲害,羅文兵不僅曬黑了一圈,連臉上都曬出了眼鏡的印子。

2022年1月,春節前一週,唐古拉山以北出現斷水的情況,李亞龍和鄒志科等人前往現場調研。據李亞龍回憶,他們到達調研的幾個村莊和工程點,當地大雪紛飛、滴水成冰,而且海拔在4800米甚至5000米以上。又冷,高原反應又嚴重,但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了一個星期,通過詳細調研形成一份翔實的報告,分析了當地存在的季節性缺水、結冰凍井等問題,並提出加強農村供水防凍技術示範推廣、創新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護模式、分類推進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開展農村供水凍害風險管理等保障策略。這份報告得到上級領導批示,爲切實緩解藏北地區寒冬斷水的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而在2020年,長科院農水所更是幫助整個西藏提前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

走遍萬水千山, 只爲藏族羣衆喝上乾淨自來水

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之一。爲落實水利部關於西藏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技術幫扶工作的總體部署,在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和長江委農村水利水電局指導和協調下,2018年1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與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簽署了《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技術幫扶框架合作協議》。長科院作爲牽頭單位,義不容辭地擔起了西藏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技術幫扶的責任。

而長科院農水所的行動,早在這份協議簽署前兩年多就開始了。

2016年7月至10月,長科院農水所組織工作組,赴西藏開展自治區“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複覈審查工作。他們歷時兩個多月,深入日喀則、山南、拉薩、林芝、昌都、那曲、阿里7市(地)共18個縣(區),開展4131個工程點的複覈,爲西藏自治區“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規劃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他們再次踏上征程,開展爲期3個多月的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工程普查工作,對西藏各地農村飲水負責人進行普查表填報培訓,指導各地填報農村飲水普查表,實地抽樣覈查普查表內容,確保普查真實性,彙總各地普查表,最終形成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工程普查總表。通過該項工作,他們全面掌握了全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現狀,爲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保障。

兩年多時間,長科院農水所團隊對西藏自治區74個縣(區)開展了地毯式調研。高海拔地區的那曲、阿里,高山峽谷區的昌都,河谷區的山南和日喀則等,每個地區的工程建設和管理措施都不相同。調研結束後,長科院農水所編制完成了《西藏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這是在水利部相關準則的基礎上,根據西藏實際情況,細化而成的一項準則。該準則由西藏自治區水利廳同區扶貧辦、衛健委聯合印發,並上報水利部辦公廳,經水利部組織專家審查同意後上報當時的國務院扶貧辦備案,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作爲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精準識別、制定解決方案和達標驗收的重要依據。

同樣在2018年,長科院農水所經過充分調研形成的《關於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調研報告》,獲時任西藏自治區領導批示:“調研報告有分量,同意下步工作建議,要認真落實總書記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砸鍋賣鐵也要把羣衆飲水問題解決好,這是對我們是否做到‘兩個維護’的檢驗。要帶着感情加快辦。”

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長科院農水所團隊又一次深入西藏,梳理了全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修編需求,總結了各地好的經驗和做法,梳理了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高質量完成了《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修編報告》。該規劃修編在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鞏固提升,通過實施一系列工程建設,2020年,西藏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提前完成脫貧攻堅相關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長科院農水所還牽頭開展“農村飲水工程防凍關鍵技術研究”,被列爲水利部重大關鍵技術研究,2023年正式通過驗收。從水源到管網,從水廠到水龍頭,從工程設計到施工管理,他們腳踏實地、沉謀研慮,把汗水和智慧獻給雪域高原,只爲藏族羣衆家中清水不斷,碧水長流。

藏雞蛋和向日葵, 飽含藏族同胞深情

“如果你看到過藏族羣衆的那些笑臉,就會明白我們的感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李亞龍說。

讓他們感動的回憶有太多太多。

2020年8月,入職剛滿一個月的女同志章傑,帶着興奮和忐忑,踏上了長科院農水所職工必到之處——西藏,開啓了高原上的農村水利工作。章傑一行人在拉薩和林芝開展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調研工作,查看飲用水水源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廠淨化與消毒設施,走村入戶,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的,只爲多看一處工程、多訪一戶村民。“望、聞、問、嘗”的調研方式已成爲基本技能。

在林芝市的米林縣走村入戶時,吃飯時間到了,當地的村幹部提議就在入戶的藏族羣衆家裡喝點酥油茶、吃點藏雞蛋,但因調研行程時間安排緊,章傑婉拒了村幹部的好意,啓程前往下一站。走出200米開外,卻聽見身後有急促的腳步聲。回頭一看,一個六十多歲的藏族婆婆,懷裡揣着好幾個藏雞蛋,硬是要塞給調研組的一行人。婆婆喘着粗氣,一邊把藏雞蛋往章傑的手裡塞,一邊激動地說着什麼,村幹部翻譯後章傑才知道,婆婆說:“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喝上自來水,共產黨太好了!”

還有一次,章傑和同事冒雨在朗縣入戶問詢。雨越下越大,章傑一行就在藏族同胞的家中躲雨。不一會兒,發現剛做完入戶調查的房屋主人不見了,章傑還在心裡犯嘀咕,“難道是不歡迎我們?”雨勢漸小,章傑就張羅着調研組一行人離開。剛出門,就看見女主人冒雨而歸。原來,她冒着雨去地裡給調研組砍了三個大向日葵,讓他們路上帶着吃。女主人穿着雨衣、拿着向日葵的樣子讓他們無法拒絕,最終,他們給了二十元錢,拿了其中一個向日葵。雨水遮住了天上的太陽,太陽花卻在心裡盛開。

羅文兵也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前往阿里地區普蘭縣普蘭鎮科迦村開展入戶調查,藏族羣衆羅布次仁非常激動地說了一串藏語。經旁邊水利局工作人員翻譯才知道,他是在感謝黨、感謝政府,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會有自來水通到家裡的一天。羅布次仁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阿里,在政府修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之前,爲了有水喝,他們每天都要步行去挑水或者用馬、摩托車去拉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修建爲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現在水直接通到家裡來了,也不用擔心有包蟲病了。羅文兵被羅布次仁滿懷感恩的眼神所觸動,也深深爲自己和同事所做的努力而感到自豪。

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長科院農水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長科院農水所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績,成爲當年全國水利系統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集體。

而今,長科院農水所的援藏工作還在繼續。駐點援藏的鄒志科,協助當地守住高寒高海拔地區飲水安全底線,防止以冰凍爲主的自然災害和季節性缺水影響羣衆用水,加強農村供水縣域統管,推進大水源大管網覆蓋,推動農村飲水進一步提檔升級。同時,長科院農水所正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協助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編制《西藏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

近十年來,除了農水所,長科院還陸續派出河流泥沙、水資源管理、水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工程質量檢測等相關專業30餘名技術專家,到西藏自治區水利廳及相關水利部門掛職鍛鍊,共同爲西藏自治區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伴隨着喜馬拉雅的朝陽,雅魯藏布江源頭的雪山下,這份濃濃的藏漢情誼,正連綿悠長地延續下去。(原文、圖刊載於長江科學院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