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成本有訣竅

面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現狀,企業應如何“正確”削減成本?

日本經濟學家遠藤昌矢在其剛剛出版的新作《利潤爲王:有效削減成本的經營戰略》中提出了“間接成本”的概念,認爲企業不能在降成本上“一刀切”,對事關核心業務的直接成本最好“手下留情”,對與核心業務關係不大的間接成本不妨“再狠一點”。

所謂間接成本,是指除直接成本和投資之外的各種費用項目。其中比較重要的項目主要包括外包費用/業務委託費用、房租地租、銷售費用/廣告宣傳費用、物流費、通信費、水電氣費、消耗品和工程費用等。而員工工資、研發費用、設備投資等均屬於直接成本。

作者在調研中發現,許多企業在面臨困境時往往傾向於採取“徹底的對策”,對最顯眼的直接成本“下手”,如出售固定資產或大幅裁員等,以保證現金流。但這並不是“正向的成本優化方式”,應對複雜的商業環境不能以犧牲對未來的投資和發展潛力爲代價。

間接成本則不然。其關鍵在於“間接”二字,更直白地說就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必要但不重要的成本。因此,對於間接成本的優化原則是,只要將其維持在確保企業運轉的最低限度即可。

然而,作者在調研了大量日本企業後發現,企業對間接成本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雖然不同行業的間接成本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都在5%至25%之間浮動。據此,作者得出結論,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如果能夠對間接成本進行徹底地梳理優化,將營業利潤率提升幾個百分點還是可以實現的”。

那麼,哪些間接成本值得特別關注呢?

首先是外包費用。和大部分人的直覺不同,包括第三方物流、客服中心、商務流程外包等在內的外包費用在間接成本中佔比很大,只是因爲這些成本長期分散在不同子公司、子品牌、子項目中,所以不太容易引起重視。以大型餐飲連鎖企業爲例,它們一般會同時經營多個餐飲品牌,並以多種業態展開業務。因此,廣告宣傳費用、工程費用等間接成本,會依據品牌、業態的不同,分別簽約、記賬、管理。這意味着,要準確掌握企業整體外包費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參考多個圖表,或者翻閱大量紙質申請單,工作量驚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越是分散在四處、沒有被準確掌握的成本項目,優化的可能性和餘地越大。

其次是短期價格波動較大的成本項目。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原材料。在原材料價格下跌時,供應商通常不會主動提出降價,但原材料價格上漲時,供應商的反應則非常及時。爲防止陷入原材料價格波動陷阱,或者被執意漲價的供應商“綁架”,企業需要積極尋找供貨價格穩定的“備胎”,以防萬一。

最後是中長期價格有所下降的成本項目。技術服務大多屬於這個類別。比如,受IT等技術快速革新影響,互聯網服務普遍存在降價空間,一些曾經收費的附加服務後來也不收費了。企業要對這些支出的市場價格保持敏感。

作者還結合自己做企業諮詢的職業經歷給出了一條小建議:以3年爲單位重新審視成本項目。因爲3年時間足夠市場環境、社會形勢甚至行業規則發生變化,3年前根本沒有必要優化的間接成本項目,3年後則很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優化空間。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企業的間接成本管理能力呢?

作者認爲,要提高企業間接成本管理水平,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企業高層的鼎力支持與深度參與。調研結果顯示,幾乎所有間接成本管理能力不強的企業,都會把削減成本的任務交給一線負責人。但實際上,每位一線負責人都有自己的核心業務,他們真正關心的也只是自己這個業務板塊的業績,比如銷售數據,至於成本支出本就不是他們該考慮的重點。換言之,很多一線負責人對於削減間接成本並不會真正上心,如此,執行力如何也就可以想象了。

而在優秀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往往把管理間接成本視作自己的重要任務,在有需要時直接出面協調相關部門,甚至直接到一線現場辦公。

當企業管理者成功削減了間接成本後,接下來的一步就是通過更新規章制度,讓新規則儘快“固定”下來。只有建立“進化→固定→繼續進化→繼續固定”的習慣,間接成本管理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肖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