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取代工讀 高教深耕計劃投16.4億、23萬弱勢生受惠

教育高教深耕計劃補助學校,從去年開始已投入新臺幣16.4億元,加上企業捐資5.4億元,已有近23萬人次學生受惠。(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爲扶助弱勢學生安心學習,教育部責成獲高等教育深耕計劃補助學校,建立校內弱勢協助機制,從去年開始已投入新臺幣16.4億元,加上企業捐資5.4億元,學校規劃以「學習取代工讀」,包括從入學課業證照職涯規劃等多元輔導措施,已有近23萬人次學生受惠。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部分弱勢學生往往需要兼顧學業經濟,因而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而爲協助其安心就學,除現行已有各類學雜費減免、弱勢學生助學計劃助學金及就學貸款等協助措施外,又再透過補助使學校建立完善輔導與助學基金機制,落實對弱勢學生整體學習歷程的關照,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另爲鼓勵學校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引導學校建立外部募款基金,教育部提供1:1的補助額度,每校最高500萬元。

潘文忠也表示,大專校院弱勢協助機制,主要幫助低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住民、新住民等學生,希望其不需要再爲了學費生活費而擔心,或一定要半工半讀,甚至休學來賺錢養家,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學業上,透過教育來翻轉自已的未來。

經濟弱勢家庭的南臺科技大學洪姓學生透過技優管道入學,入學後繼續擔任烘焙選手積極爭取競賽或考照機會,她指出,自己終於在去年獲選爲2019俄羅斯世界技能競賽,西點製作職類臺灣國手,今年10月也將代表臺灣出國競賽,同時透過參與教育部「學習取代工讀」,獲得學習獎助學金和練習材料費,可以安心練習西點製作,爲國爭光。

▲南臺科技大學洪姓學生透過教育部「學習取代工讀」,獲得學習獎助學金和烘焙練習材料費,安心練習西點製作,爲國爭光。(圖/記者崔至雲攝)

義守大學蘇同學與罹患心臟病腎臟病母親相依爲命,她15歲時發生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也因癌症病逝,讓原本困難的家境更顯困窘,然而這一切讓她變得更堅強,且不放棄追求希望,也從未以身體因素缺課,她透過參與「學習取代工讀」,獲得學習獎助學金,可以安心學習及照顧母親。

蘇怡美表示,她的家庭環境不如一般同學優渥,但感謝社會和學校提供很多管道,讓她得以爭取機會,在困難時仍有希望。(圖/記者崔至雲攝)

教育部表示,推動大專校院弱勢協助機制,創造多贏局面,就學生而言,能夠成爲學生求學的後盾,沒有後顧之憂,能夠獲得最好的知識,使更順遂邁向人生的下一步。就學校及企業而言,學校建立完善學習或就業輔導,與企業共同培養產業需求人才,更可縮短學用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