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蓬江:探索新路徑 照亮成長路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近年來,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和延伸審判職能,創新打造“啓明星”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品牌,穩步推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治理工作,以司法之力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共同守護,讓親情不缺席

“勉強維繫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孩子不會快樂的。”

“孩子成年前我不會離婚的!沒有完整的家庭,她怎麼健康成長?”

當着法官張華理的面,一對夫妻吵了起來。

早在2019年,妻子黃某便向法院提起了離婚訴訟,因雙方未能對女兒小晴的撫養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法院判決雙方不準離婚。

2020年,黃某再次以夫妻感情破裂爲由,向蓬江區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可夫妻二人都想撫養孩子,誰也不讓誰,案子又一次陷入僵局。

解決撫養權爭議不僅是一道法律難題,更是關乎孩子未來的重要決定。由於夫妻雙方談及孩子時總是爭執不休、情緒激動,張華理決定採取“背對背”的方式進行溝通,逐一聆聽雙方的意見和訴求,尋求破局的可能。

在溝通中,張華理髮現,原來自2019年3月開始,雙方已開始輪流照顧撫養小晴。但罕見的是,輪流撫養的時間間隔僅爲一天。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如何?父母輪流照顧孩子,是否能夠提供一個穩定和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帶着問題,張華理與夫妻二人所屬的村委會取得了聯繫,詳細瞭解了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條件,以及小晴在雙方輪流撫養下的生活狀況。

當所有問題都有了肯定的答案,糾紛化解便有了方向——

一方面,以“子女本位”爲出發點進行裁判,結合雙方均有撫養能力及孩子已實際由雙方輪流撫養的現狀,准予雙方離婚,判決小晴由黃某、王某每人一天輪流撫養,並互相給予協助。

另一方面,再次強調合作撫養的重要性,叮囑雙方“離婚不離責”,要攜手爲女兒創造一個和諧、充滿愛的生活環境。

“我們都很愛孩子,會一直陪着她。”黃某、王某表示,儘管離婚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他們一定會盡己所能照顧好孩子。

至此,這場撫養權爭奪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把“保護傘”。近年來,蓬江區法院堅持“多方聯動,協同育人”的理念,爲未成年人守好成長的“港灣”——

深化“1﹢3”家事工作制度,聘請74名社區家事協理員開展個案調解、彌合親情裂痕;

聯合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江門市婦女聯合會,成立家事聯調工作室,建立反家暴訴訟服務和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快辦通道”;

延伸審判職能,向相關家庭發出家庭教育令、關愛提示卡,做深做實家庭教育指導,及時預防和化解家庭矛盾引發的次生災害。

據統計,2024年以來,蓬江區法院共發出《家庭教育令》16份、《關愛提示卡》5次,家事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2%。

■書信關情,喚醒迷途少年

“爸媽以前不怎麼管我,現在很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加油,不要再讓爸媽操心了,給妹妹做一個好榜樣。”

近日,法官黃銀平收到一封特別的來信,稚嫩的筆跡裡藏着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

曾經,未成年人小強的父母忙於生計、疏於陪伴,致使他沾染了不良風氣,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被判處緩刑後小強感到深深的悔恨和迷茫,一度夜不能寐。

黃銀平看在眼裡,放在心上,會同社區矯正中心工作人員、心理輔導老師一起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撫平小強的自責情緒,幫他重建起面對未來的勇氣。

“一次犯錯並不可怕,有錯能改仍然是好孩子。希望你能從這件事中學會改變,自尊、自愛,學法、懂法……”

“讓他吃飽穿暖僅僅是最基本的義務,還需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花心思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回訪現場,法官溫和地將兩封信遞給小強和小強的母親。紙短情長,信裡蘊藏着關懷與慰藉。

這是蓬江區法院開展的“書信關情”判後回訪活動的一個案例。不同於面對面的交流,書信給雙方提供了一個情感上的緩衝空間,降低了交流的壓力和緊張,讓未成年人或其父母更易於表達真實情感,法官也能通過這種更爲細膩的方式傳遞司法溫情,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更精準的指導和幫助。

“有些勸導的話,孩子聽一聽就過去了,但寫下來就不一樣,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在黃銀平看來,書信交流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未成年人能在閱讀時反覆思考,進而內化爲自己的認識和行動。

近年來,蓬江區法院秉承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逐步構建起“專業審判﹢心理輔導”未成年人審判新模式。除判後回訪外,還依託“粵心安”心理服務室等平臺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未成年被告人明正義、明是非、明道德。

這些舉措也帶來了令人欣慰的變化:近兩年來,蓬江區法院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涉未成年人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3.33%……犯罪低齡化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一批批迷途的少年在法律的引導下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法治護航,“啓明星”下共成長

法治是一種精神、一種素養,需從孩童時期開始培育;普法是一份責任、一份義務,需時刻銘記在心。

“孩子們,有人知道應該如何防範節假日電信詐騙嗎?”

今年中秋節,蓬江區法院聯合區委政法委等部門走進邑僑法治服務站,開展“啓明星法治小講堂第一課”活動。

法院幹警結合節日熱點講解法律知識,以生動講述贏得了滿滿掌聲。孩子們踊躍舉手搶答,於歡樂中增強法治素養。

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而啓明裡則是江門市城區13個百年華僑古村落之一,以中西合璧的僑鄉建築特色聞名,滿載僑鄉記憶與鄉情。

融合本地特色,蓬江區法院創新打造“啓明星”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品牌,建立集3項機制、2支隊伍、1個劇場、1節課堂於一體的“3211”法護成長機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法律的“種子”——

聯合轄區內多所中小學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模擬法庭、法治宣講;

聯合蓬江區檢察院等部門成立未成年人政法保護工作辦公室,爲轄區內的留守兒童量身定製普法計劃;

在兒童節、五四青年節、網絡安全周等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舉辦“法治City Walk”“預防網絡詐騙共建和諧校園”等活動。

近兩年來,蓬江區法院已開展送法進校園、法院開放日等普法活動60餘次,覆蓋師生2萬餘人次。每一次提問、每一次解答、每一次交流,都在孩子們心裡築起一道道抵禦風險的屏障,春風化雨般守護着孩子們的成長。

司法之治,遠不止於此。

“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禁止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工作。”此前,針對李某強制猥褻、侮辱一案,蓬江區法院在判處刑罰的同時對李某宣告了從業禁止。

如何讓更多主體在引導端、疏導端用力,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蓬江區法院積極探索司法與社會的良性銜接,針對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被告人,通過發出“從業禁止令”“禁止接觸令”的方式,搭建起未成年人保護的“防火牆”。

“預防是最好的保護。”蓬江區法院院長張海疆說,“‘從業禁止令’在社會層面起到了監督和警示作用,有利於堵塞可能出現的漏洞,從源頭上減少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4年以來,該院共發出“從業禁止令”3份、“禁止接觸令”2份。從法院到教育部門,從學校到社會用人單位,這些舉措在不斷強化法律制約力的同時,也釋放出保護未成年人的法治溫情。

“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未成年人審判工作新路徑、新舉措,在高質量的司法實踐中延伸審判幫教工作,用愛點亮未成年人的成長之路。”張海疆表示。(籲青 丁潔 趙霜如)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