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與商業化優勢互補?嘉和生物和億騰醫藥官宣合併
10月7日,嘉和生物發佈公告稱,通過合併方式收購億騰醫藥,公司名稱變爲億騰嘉和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業內人士認爲,合併後,嘉和生物解決了資金困境,億騰醫藥則通過“借殼”完成了上市。事實果真如此嗎?
嘉和生物股價上漲僅維持了一天
10月7日,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發佈要與億騰醫藥合併的消息,截至當日收盤,該公司股價上漲超過40%。然而,僅僅一天後,亦即10月8日,截至收盤,嘉和生物的股價下跌15.81%。
在發佈合併消息前,缺錢或是嘉和生物逃不開的困境。根據嘉和生物財報,截至2024年6月底,嘉和生物虧損1.26億元。自2020年上市至今,嘉和生物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底,嘉和生物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爲11.66億元;截至2024年6月底,其結餘現金變爲10.27億元。
該公司對外稱,公司資金能夠支持正常運營。但是根據財報,2023年,嘉和生物的員工從264人縮減至104人,裁員比例超過60%。
有投資者稱“嘉和生物把自己賣了”。根據嘉和生物的公告,合併完成後,原億騰醫藥股東佔比77.43%,原嘉和生物股東佔比22.57%,億騰醫藥實際控制人將成爲合併公司的控股股東,合併後新公司的股東將包含高瓴、淡馬錫、奧博、紅杉等知名投資機構。
就公司資金壓力問題,記者向嘉和生物諮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合併前,嘉和生物僅剩7億港元市值,在資本市場已不具備融資能力。通過合併方式成立新公司,既從外部獲得了研發資金,也不用過度消耗自身現金,還保留了管線的部分收益權,一舉多得。
在公告中,嘉和生物稱,億騰醫藥具備完善的商業化平臺、穩健的財務業績,也擁有行業領先的銷售及營銷網絡。資料顯示,2024年8月,嘉和生物稱旗下產品CDK4/6i商業化在即,並表示,公司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商業化團隊來保證CDK4/6i商業化的成功。億騰醫藥有能力支持協同管線的未來商業化。
有投資機構分析師稱,生物醫藥企業融資難一直是業內公認的事實。兩家企業通過資源互補,各取所需,或是未來生物醫藥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新路徑。
那麼,億騰醫藥看中了嘉和生物哪一點呢?
四次遞表均未上市的億騰醫藥要圓夢了嗎
資料顯示,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合併前,已經四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但均未成功上市。
有保薦機構從業人員向記者解釋,企業多次遞表未能成功上市或是因爲市場給予企業的整體估值水平太低,或是市場認爲企業自身資產質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夠等。
目前,億騰醫藥的三款核心產品穩可信、希刻勞及億瑞平的收入在公司整體收入中的佔比超過80%。但是,這三款產品均是億騰醫藥從禮來、GSK收購而來,並非公司自研。
另外,根據億騰醫藥的公告,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超過20億元。其在招股書中寫明的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方面,第一條就是“償還部分未償還銀行貸款”。
上述保薦機構從業人員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喪失了在資本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但是其已上市的身份仍有價值。未上市的企業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企業的控股權,就能快速進入資本市場。
上述投資機構分析師還表示,億騰醫藥選擇借嘉和生物的“殼”上市,可以更快進入資本市場,規避自身IPO的不確定性,更快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嘉和生物具有一定的研發實力和市場基礎,與億騰醫藥的業務具有較高的協同效應和互補性。
或成港股18A首筆借殼上市案例
據悉,嘉和生物通過合併方式收購億騰醫藥,這是港交所設立18A規則以來,第一個反向收購(借殼上市)案例。
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規則後,大量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目前,多數生物醫藥企業在港股市場遇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在港股市場上64家生物醫藥企業中,僅4家企業的股價在發行價之上,其餘均面臨虧損、融資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合併前,嘉和生物或爲融資絞盡腦汁。資料顯示,嘉和生物在港股市場上市前,沃森生物曾用2.92億元拿下嘉和生物63.48%股權。後來,沃森生物將這部分股權轉讓給高瓴等投資公司。嘉和生物在港股市場上市後,其股東變動頻繁。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股份合併構成反向收購,新成立的億騰嘉和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需提交新的上市申請。
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的這筆交易能走多遠,業內人士議論紛紛。有投資者認爲,資本市場會對新公司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目前,資本市場對嘉和生物的態度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嘉和生物在公告中也提出,億騰醫藥已通過一系列交易收購跨國公司的生產平臺、全球供應鏈及製藥技術。董事會預計,這對公司核心產品的商業化生產供應至關重要,爲擴大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也有投資者認爲,億騰醫藥自身也有未商業化的產品,未來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嘉和生物目前沒有一款產品上市,合併後,其在研管線前途未卜。(記者 馬嘉)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