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滬連出自動駕駛政策利好,百輛上汽Robotaxi完成20萬訂單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近期,自動駕駛地方立法頻頻傳來好消息。上汽集團8月2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上汽 Robotaxi 已在上海、蘇州等多個區域開展示範運營,共有車輛近 100 臺,累計行駛里程達 400 萬公里,訂單超 20 萬單。“後續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的統籌安排,開展相應的商業化運營。”

7月30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方案》印發,《方案》指出,深圳要建設智能駕駛全國示範區,打造智能駕駛先鋒。根據《方案》,這一目標將主要從智能駕駛產品、基礎設施、應用、標準等方面展開行動。首先是打造智能駕駛產品矩陣,完善車規級芯片、傳感器等基礎零部件產品鏈,加強車載智能終端等配套產品開發,豐富產品矩陣;其次是健全智能駕駛基礎設施,包括路側單元等路側設施、車聯網技術等網絡應用、安全檢測平臺、高精地圖及導航應用,光儲超充車網一體化設施等;此外,還將建立健全准入管理等管理細則,加強關鍵系統等標準研究、打造智駕評測體系,以構建智能駕駛的支撐體系。《方案》中,深圳針對豐富智能駕駛應用生態提出了多項舉措,包括拓展智慧交通場景,加快固定路線、封閉園區、無人出租車等應用的商業轉化,及拓展“人—車—家”融合應用場景,打造軟硬協同應用體系。

當前自動駕駛進入規模落地的關鍵階段。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方案還提到要通過加強智能駕駛宣傳來壯大智能駕駛消費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信號。在新技術發展早期,政府積極發聲能夠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消解民衆的顧慮,帶動民衆嘗試和使用新技術。

緊接着行動的是廣州,擬立法支持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上路。8月2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官網發佈《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徵求意見稿)》,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車站等幹線和交通樞紐開展創新應用,並支持用於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

上海也在加快自動駕駛落地。7月7日,上海發放首批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也就是“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 這意味着,上海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再邁出關鍵一步。賽可智能、蘿蔔快跑、上海裹動科技、小馬易行科技四家獲證企業可在浦東部分路段實現全無人載人的車輛應用。據悉,獲得許可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將在8月對公衆開放。

受益於上海一直以來對自動駕駛的大力支持,探索新賽道的老牌車企也在煥發新春。上汽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截至目前,上汽Robotaxi已在上海、蘇州等多個區域開展示範運營,共有車輛近100臺,累計行駛里程達400萬公里,訂單超20萬單。

穩佔自動駕駛潮頭的創新之城

廣深滬等城市一直走在發展自動駕駛的前沿,他們較早入局,一邊助推企業大步邁出,過程中一邊探索從政策法規上爲企業提供製度支持。

深圳在發展自動駕駛上採取了特區先行先辦的模式,2022年,《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出臺,這是國內首部關於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條例》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限定區域內合法上路,還對自動駕駛技術級別、交通違法及事故處理等首次立法規定,標誌着我國開始邁入L3級以上自動駕駛商業化准入階段。

截至2024年5月,深圳累計開放測試示範道路944公里,累計向19家企業349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道路測試及示範應用通知書1037張。在自動駕駛上跑出“特區速度”的深圳還會繼續發力,志在打造自動駕駛最開放的城市。

廣州自動駕駛的名片就是在當今行業裡星光熠熠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在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如祺出行。這幾家公司的總部均在廣州,他們的全球自動駕駛夢想,也從這裡起步,而廣州也爲這些企業的逐夢之路提供了大力支持。

多年培育之下,今年,廣州自動駕駛迎來了豐收之年。7月10日,如祺出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爲自動駕駛運營科技第一股;7月27日,文遠知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有望成爲“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小馬智行計劃於今年9月赴美IPO。

廣州的街頭還跑着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滴滴沃芽、安途智行等自動駕駛平臺的車輛,還有廣汽、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推出的智駕車輛。全國約有15家自動駕駛企業在廣州展開路測和運營,廣州開放了827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 覆蓋單向里程約1666公里,爲這些企業提供豐富的道路測試場景。

上海是中國自動駕駛佈局最早的創新城市之一,2016年6月,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基地於上海嘉定區投入運營。在探索過程中,上海在自動駕駛發展從測試到示範應用階段都做了很多行業開創性的工作,例如在測試方面,由封閉測試場地過渡到開放測試道路,道路設計參數與國家標準對齊的同時考慮自動駕駛的實際需求。2016年至2021年,上海先後建成了國內第一個封閉測試區和開放道路測試區。

上個月,上海浦東新區開放了第二批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共205公里。至此,上海已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達1003條,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上海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目前已初步形成。上海表示,將在2025年對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

政策放開,自動駕駛落地提速助推器

不止廣深滬,國內其他城市自動駕駛立法的腳步也在加快。

北京、武漢、重慶、蘇州、杭州、長沙、青島、濟南等十幾個城市已在自動駕駛區域立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不少地方性法規已正式發佈並實施生效。

例如杭州5月1日開始施行的《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賦予功能型無人車創新應用上路通行路權,明確智能網聯車輛商業化收費機制,促進自動駕駛商業模式探索。

自動駕駛是一個需要實際應用中發展的新興行業,光在仿真模擬測試和無人道路測試裡沒有現實意義,它需要在複雜多變的真實道路中驗證技術,在與周遭真實的車輛與行人環境交互中提升認知能力,在前行的道路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讓自動駕駛變得更強、更安全。

在這個過程中,政策開放是自動駕駛從“實驗室”到“試煉場”的助推器,可以看到,在全國各地立法加速下,城市道路場景下的自動駕駛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但還要認清的一個問題是,我國自動駕駛立法還面臨不夠完善、不夠快等挑戰,地方法規標準尚未統一,國家層面的立法缺乏引領。當前美國、歐盟等全球自動駕駛頭部勢力都在大力推動自動駕駛,他們動作既早,又激進。相比之下,中國在自動駕駛立法上相對緩慢,國內多數發展無人駕駛的城市都在限定區域和時間的小範圍商業化試運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原總工程師、教授級工程師何霞近日就自動駕駛立法發表看法,她認爲,地方要充分應用立法、數據法規和文件等方式繼續加快推動自動駕駛規模化商業探索的路徑。而隨着產業逐漸成熟,上位法缺失、地方立法的不統一會影響到整體產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從國家層面給自動駕駛賦予一個恰當的法律地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餘凌雲認爲地方立法應當進一步加快,他從武漢市的“蘿蔔快跑”輿情等近期行業熱點分析指出,產業調整帶來的就業問題、算法技術成熟問題、安全擔憂問題等因素都不應當阻礙加快推進地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