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恐誘發食道癌!中醫教你改善胃食道逆流:效果持久不易復發
現代人用餐時間不固定,甚至吃宵夜後馬上入睡,日子久了便有胃痛、胸悶、吞酸等症狀,甚至演變成胃食道逆流。 示意圖/Canva
現代人極大部分因工作壓力大及生活緊張,用餐時間都非常倉促,用餐時間不固定,甚至因工作的關係,常吃宵夜,生冷飲食或飽食後馬上入睡,日子久了胃腸蠕動慢,胃脘易脹滿且疼痛,胸悶、打飽嗝和吞酸的情形,最後不可避免變成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胸痛、慢性咳嗽...都是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
胃食道逆流,簡單來說是胃和食道間的關卡產生問題,即下食道括約肌張力鬆弛,致使關閉無法完整閉合,促使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往上衝,逆流到食道,食道黏膜並不像胃有保護機制(保護膜),能夠防止胃酸的侵蝕,所以即產生心下灼熱感,即俗稱的火燒心,還有其他症狀如胸痛、打嗝、上腹痛、喉頭有異物感、慢性咳嗽、喉嚨發炎等,甚至會影響睡眠,難入睡,更嚴重的是胃酸長期刺激食道黏膜會使細胞變性而誘發食道癌。
內服藥搭配鍼灸療程改善胃食道逆流
中醫對於胃食道逆流的解釋,如胃脘痛、曖氣、呃逆、關格及胸痹等,對應的中醫治法可以從肝鬱氣結、痰𣺝不化、中焦鬱熱及胃氣無法和降等病因對證下藥。
一旦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必須積極治療,以改善不舒服的症狀,並防止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常以消食導滯、疏肝和胃的方式調整腸胃的蠕動,使用的中藥方劑如柴胡疏肝湯、四逆散、半夏瀉心湯及保和丸,也可以配合鍼灸療程的治療,針數少,效果快且持續,持續的治療,不要放棄,症狀可以很快得以改善而且效果久不易復發,另外除了中醫治療外,平常生活習慣和作息也很重要,特別要避免吃太飽,儘量在三餐時間用餐。
臨牀案例如下:
案例1-
郭先生 45歲 平常在科技業工作,工作性質需輪班,飲食不定時,有胃潰瘍病史,就診時,容易胃酸上逆,有酸感,易乾咳,吃到較油膩的食物時,也會產生胃脹氣,特別是夜班下班時,易餓,喜食消夜,舌苔厚,略黃,脈略數而滯,右脈尺不足,自覺體重,走路易痠痛,陰虛溼熱重,治法爲清熱降胃氣,助腸胃運化,定時服用中藥治療,一個月後有明顯的改善,胃食道逆流明顯減緩,除非食用較大量的麻辣類食材,纔會復發。
案例2-
莊先生 35歲 體略胖,易喘,工作穩定,無輪班,但在外縣市工作,工作性質體力負擔小,但壓力大,休假時纔回家就診,過敏性鼻炎,早起易流鼻水及鼻塞,腸胃狀況不穩定,時常胃酸上逆,胃脹氣,特別是午餐及晚餐後,胃易痛,常覺得腸胃蠕動慢,易排氣,舌苔略厚,脈弦尺弱,脾脈搏動較大,服用中藥後二個月,不僅胃食道逆流次數減少,而且連鼻過敏也減少復發,現在持續回診拿藥,調理身體體質。
胃食道逆流日常注意事項
胃酸逆流必須特別注意飲食,三餐要定時,規律的運動,對於辛辣刺激物、燥熱食品、甜食、醱酵醃製物、糯米類、鳳梨及牛乳必需加以節制,減少引發胃酸逆流的因子,有空時也可以按壓中脘、內關、足三裡穴位,按壓時需按到痠痛爲止。
中脘穴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可有效緩解胃痛。位置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五橫指處。
內關穴
有助消脹氣,緩和緊張及胃酸上逆。手腕橫紋正中,沿着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
足三裡穴
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和補中益氣。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大約四指寬的位置)
3穴道幫助改善胃食道逆流。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本文轉載自《馬光醫療網》,原文爲:改善胃食道逆流,中醫教你這樣做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