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基金的新方向,融通基金董事長張威:打造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公司

財聯社7月10日訊(記者 沈述紅)在百年變局與資本市場深度調整交織疊加的2022年,21歲的融通基金迎來了自身命運的重大轉折點。這一年的4月,證監會覈准中國誠通集團成爲融通基金的實際控制人;5月,張威擔任融通基金董事長。

兩年前,擺在張威面前的,是一家百業待興的基金公司。兩年後,融通基金已在大時代的變奏曲裡實現了諸多小小的向上的變化,如資產管理規模逆勢增長,主動股票和固收投資管理能力排名前列,引入31名投研人員,提拔9名優秀研究員成爲基金經理,“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和多層次的投研梯隊已見成效,央企主題投資特色產品和業務日漸成氣候,國內和國際業務“兩翼齊飛”……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公司一系列頂層設計的更新。誠通集團“入主”後,融通基金提出了打造“紅色基因”央企特色基金公司的口號,也確定了新的企業願景、新的企業發展理念、新的發展模式、新的業務格局,以及新的治理體系、決策程序、管理規範等。打破與深度重構並行,在起伏的時光隧道里,重振旗鼓後的融通基金正被重新定義。

張威提到,融通基金的企業願景是建設成爲具有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成爲央企公募基金公司的一張新名片。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流企業也是如此。在資本市場,要有馬拉松的心態,堅持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相信時間的複利。

新生:向央企系基金公司轉型

2022年5月,張威擔任融通基金董事長後,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家百業待興的基金公司。

一方面,他要帶領融通基金平穩順利實現央企系基金公司的全面轉型,另一方面,要從時代變革角度去重新審視這家公司的未來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考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最終,融通基金提出了打造“紅色基因”央企特色基金公司的口號。

而這,只是融通基金2022年的一個註腳。

張威介紹,這一年,融通基金還更新了一系列頂層設計,確定了企業願景:建設成爲具有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確定了企業發展理念:長期導向、合規經營、守正創新;確定了發展模式:打造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和居民財富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與之相伴的,還有公司的治理體系、決策程序、管理規範、財務要求、精神文明建設接軌國資管理要求,並持續規範優化。不僅如此,張威帶領公司推動組織架構調整與業務發展相匹配,完成固定收益部門、機構業務部門、合規審計部門等多個部門的組織架構調整,提升管理效能,滿足業務運營的實際需求。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新的局面打開後,融通基金迎來了屬於自身的“萬物更新,舊疾當愈”時刻,在大時代的變奏曲裡實現了資產管理規模實現逆市增長。

截至今年3月底,融通基金公募資產規模增長至1451億元,較2022年6月底的1150億元增長了26%。非貨規模排名也由66名提升至54名。

業績層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過去兩年主動股票投資管理能力行業排名前1/5(據銀河證券),融通內需驅動、融通健康產業、融通成長30等多隻基金獲專業評價機構五星評級;公司固收類基金近兩年超額收益率也在行業排名前15%(據海通證券)。

雙輪驅動:金融爲國 更要爲民

轉身成爲央企系基金公司後,融通基金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張威介紹,誠通集團“入主”後,融通基金自覺在集團基金投資、股權管理、資產管理、金融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4+1”業務板塊中找準自身定位,以打造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和居民財富管理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助力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改革工具箱”建設。

在“金融爲國”,也即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層面,近兩年來,融通基金在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指數開發、FOF等領域大力佈局央企主題投資特色產品和業務。2023年,該公司發行成立了融通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指數基金,首發募集資金達20.31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已有31.42億元。

融通基金還利用自身專業的投研能力支持中國誠通集團與中證指數公司聯合開發了一系列指數,包括去年發佈的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中證誠通央企紅利指數、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以及今年6月20日發佈的全市場首隻聚焦國企戰略新興產業指數——中證誠通國企戰略新興產業指數。

落實到產品上,融通基金也及時上報了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三隻ETF基金。未來,該公司還將陸續發行相關指數ETF基金。

去年6月,誠通證券攜手融通基金共同開啓“聚焦新質生產力·走進央國企”系列調研活動。截至目前,先後調研走訪了近60家國央企上市公司,主題涵蓋“新質生產力培育”、“東北全面振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長三角先進製造業”等。爲後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國資央企新質生產力構建、貫徹落實國資委五個價值精神和市值管理要求打下基礎。

在“金融爲民”,也即服務居民財富管理層面,張威認爲,作爲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在踐行普惠金融、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上承擔着重要職責。正因如此,融通基金更要堅守金融爲民的初心,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具體到投資端,融通基金更加追求中長期投資業績,力求主動產品做出一定的阿爾法,並將長期業績和風險管理擺在第一位,不從事“賭短期”“炒概念”“投資風格漂移”等激進投資行爲,有意識地控制回撤、堅持組合均衡,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被動產品,捕捉細分的Beta,建立Smart Beta。

產品端,該公司精準刻畫投資者客羣,增強產品的辨識度,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條線、多策略佈局基金產品,以匹配投資者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期限資金。

服務端,融通基金踐行“逆向銷售”,引導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成爲更加成熟和專業的投資人。

事實上,爲了幫助投資者克服追漲殺跌、分散建倉成本,融通基金從2005年就開始推廣定投,這也是全市場最早推廣定投的基金公司。近20年來,A股市場已經歷多輪牛熊,但融通基金一直未曾放棄定投業務,每年舉辦近千場定投講座。

這些或大或小的努力,如同暗夜凝結的每一滴露珠,終會在黎明到來時折射出晨光。

國內國際業務“兩翼齊飛”

資本市場的難題總是變着花樣來得猝不及防。前方越不可測,考驗愈是巨大,就越需要定力與勇氣去從容面對。對於融通基金而言,要達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意味着公司勢必要加強主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基礎,推動工具型產品的創新和多元化,不斷豐富理財解決方案。

由此,這家公司衍生出了國內業務和國際業務“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並將之深嵌於呼嘯的時局裡。

融通基金國內業務的重點,便是發展指數投資。

張威觀察到,行業正加速從“1.0”的明星基金經理時代,向“2.0”的工具化產品時代、以及“3.0”的主動指數工具時代邁進。融通基金主動在助力央企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方面有所爲,立足“3.0”,依託公司大類資產配置投委會,充分發揮大類配置團隊作用,圍繞央企編制指數,運用FOF實現對各類主題風格ETF投資的主動管理,並積極儲備、穩步推進“3.5”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持續鍛造“AI-CORE”配置體系。

“目前,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我們將大力發展指數產品。”張威說。

在他看來,指數投資有着顯著優勢,如低成本低費率,使得投資費用不斷降低;指數清晰透明,投資的便捷性較高;隨着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主動基金長期穩定跑贏指數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加突顯優秀指數的投資價值;指數產品的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更加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

基於上述原因,全球指數投資得以快速發展:在美國市場,指數投資規模已超過主動投資;在全球市場,指數投資規模也即將超過主動投資。與這一趨勢相匹配的,是A股被動產品的規模快速增長,成爲公募基金的重要發力點和增長點。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融通基金順勢而爲,希望在史無前例的被動投資發展熱潮裡,通過差異化的路線,走出自己的榮光。張威相信,專業創造價值,“融通基金的優勢是主動定製指數,把優秀投研能力注入指數當中。”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去年發佈的中證誠通央企紅利指數、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年內以來分別上漲15.50%、12.82%、0.47%,三隻指數在A股市場同類主題指數中均居前三。

張威同樣看重國際業務的發展。他認爲,隨着全球金融市場的融合、人民幣國際化,公募基金行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國際業務的拓展,有助於提升公司的全球資產配置投研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在國內降費的大背景下,‘出海’也能夠讓公司進入新的市場,拓展客戶羣體和業務範圍,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增加公司收入來源。”

不僅如此,引入海外主權基金、養老金、保險、銀行等長期資金,還能爲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張威透露,國際化業務發展戰略的提出也基於融通基金的自身稟賦。該公司外方股東日興資產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400億美元,在全球11個國家或地區設有分支,擁有包括超過200位投資人員在內的900多位員工,渠道數量多達400家。

“今年5月,在拜訪日興資產時,我們深入探討了在中東(阿布扎比)業務合作、國際銷售合作、央國企主題系列指數ETF業務、投資顧問業務、投研管理交流等,並達成了合作共識。”

張威稱,接下來,加快國際化發展是融通基金的重點工作,公司將積極研究產品功能佈局,壯大國際化專業人才隊伍,引進海外資金。

投研:摒棄“明星化” 強化平臺型、多層次

投研層面的進化,往往難以被快速察覺,更難被複制,它用最深入肌理的方式,融入到一家基金公司的血肉中。

作爲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投研能力的提升,在融通基金建設具有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中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張威坦陳,公司高度重視這一能力建設,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打造多層次的投研梯隊。

在實際研究投資中,融通基金強調“研究驅動投資”,而非傳統的“研究員驅動投資”。公司基金經理不僅爲所管理的基金負責,作爲投研一體化的成員,他們也需要參與到其擅長的行業和個股的研究工作中,並輔導相關研究員,共同爲投研一體化服務。

對於基金經理的培養,融通基金也有兩階段特有的流程和工藝,第一階段,通過公共組合培養研究員的大局觀,增強組合配置經驗,加快從研究員成長爲基金經理的進程;第二階段,以投資體系六要素的框架爲指導,持續推動基金經理主動完善適合自己的、內部自洽的投資體系,並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基金經理總結提煉,實現從合格基金經理到優秀基金經理的跨越。

張威介紹,融通基金還通過高視野推進國際化投研業務,聯合集團、誠通證券推進與日興資產合作,充分汲取其國際化經驗和全球化投資優勢,加強與融通國際協同,重點增強國際業務團隊實力,提升海外投資研究能力。

在投研一體化工作的實效上,該公司投研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加強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權益部門和固收部門協同管理的融通增強收益規模業績雙豐收,2022年底,該基金規模僅6600萬,2023年底45.65億元。

爲了打造多層次的投研梯隊,融通基金在行業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投研團隊依舊大幅增員。自實際控制人變更爲中國誠通集團以來,融通基金引入31名投研人員,同時提拔9名優秀的研究員成爲基金經理。

在此過程中,融通基金重點加強了權益、量化、固收、國際、專戶、FOF團隊的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優化升級公司人才結構,投資風格趨於多元化,投研團隊實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該公司已經初步搭建起以專家型基金經理爲核心,以中生代基金經理爲中堅力量的多層次投研梯隊。“這樣的投研梯隊,既有經驗的傳承,也有思維的創新,有助於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團隊結構,增加團隊的穩定性和市場的適應性。”張威稱。

在專家型基金經理中,公司代總經理商小虎擁有23年境內外資本市場投研經驗,他曾擔任券商資管副總經理、融通基金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副總經理鄒曦則是市場上少有的任職時間超過10年的投資總監,並具備16年基金管理經驗;組合投資部總監餘志勇也具備24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歷。

近年來,融通基金旗下的中生代基金經理也逐漸崛起,如研究部總經理兼融通內需驅動基金經理範琨、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融通藍籌成長基金經理關山、融通產業趨勢先鋒基金經理劉安坤、融通產業趨勢精選基金經理李文海等,他們管理的基金穿越投資週期後逐漸被市場認可。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積極打造特色投研,利用熟悉資本市場運作優勢和專業投研能力,服務國資央企改革發展,積極參與國資委和集團的課題研究。

“對比同業,融通基金的投研人數相對於資產規模而言是富裕的。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張威說道。

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

投研梯隊搭建起來之後,融通基金還要直面一個現實問題: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張威承認,人才是公募基金最核心的資源,公司尊重人才,“但我們提倡適度激勵,構建激勵與約束並重的競爭機制,激勵在前、約束剛性。基金公司的人才激勵舉措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據其介紹,中國誠通入主以來,針對選聘錄用、績效管理、職級體系、薪酬福利等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進行進一步完善:一方面建立健全招聘管理制度,在員工招聘上始終以戰略爲導向,堅持任人唯賢、平等競爭、增人增效的原則;另一方面通過嚴格的績效考覈機制,以明確的指標考覈員工的工作表現及貢獻程度,幫助公司及時識別績優及績差員工。

對於優秀員工,融通基金給予了充分的激勵和晉升機會,而對於表現不佳的員工,則及時進行輔導和調整,針對連續表現不佳的員工設有退出機制,真正實現員工能進能出,保持團隊的活力和競爭力。

該公司還根據不同條線和崗位的特點及貢獻,合理設置薪酬結構和激勵機制,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同時,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效益的變化,及時調整薪酬水平,確保收入能增能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023年,融通基金還根據主題教育活動精神和公司“管理年”專項工作要求,公司開展了“談心”工作,員工提出73項意見建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

“我們提倡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不斷增強員工的央企榮譽感和企業歸屬感,提升員工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張威直言,公司要留着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認同公司的文化和制度,與公司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標的人。

不當“流星”,做“常青樹”

融通基金的發展目標,遠不止於當下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進步。未來,這家公司的命運依舊被不確定的經緯牽動,而時空的交錯也創造着重新連結的可能,這或許能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爲可能。

知古鑑今。在一萬四千公里之外的美國,“馬薩諸塞投資者信託”已悄然運行了近100年,它於1924年3月21日由哈佛大學200名教授出資5萬美元設立,時年7月15日開始公開募集,投資者可以按基金淨資產隨時購買和贖回基金份額,這也是基金史上第一隻開放式基金。

時至今日,這隻產品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其成立日初始淨值爲3.85美元(美國基金初始淨值並不一定爲1),到了今年6月15日,還差1個月滿100年,其復權單位淨值已達到29962.59美元,上漲了7782.49倍,年化收益率達到9.38%。

在張威看來,融通基金也有基業長青土壤,這來源於國內公募基金的頂層制度設計周全、清晰、堅固,以及當下的公募基金髮展仍是藍海,潛力巨大。

一方面,隨着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積累,居民需要尋求通過投資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公募基金門檻低、陽光透明、高度規範,成爲居民理財的重要選擇。

“另一方面,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措並舉推動公募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公募基金費率改革,降低投資者成本;完善長週期考覈與激勵約束機制,提倡公募基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支持基金公司加大逆週期佈局力度,着眼於爲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投資者的體驗感與獲得感不斷增強。”張威稱。

在此背景下,如今的融通基金還有了央企股東的加持。張威坦言,“背靠央企,我們肯定不能做野蠻生長、毫無剋制的‘暴發戶’,也不能急功近利、做一閃即逝的流星,而是要做資本市場上的‘常青樹’,追求基業長青。”

實際工作中,融通基金正在朝着不盲目追求規模和業務擴張的路線穩步走去,不以激進的業務模式換取短期的規模和利潤,而是追求做強做優。

張威感嘆,在資本市場,有時候賺快錢很容易,比如爆款產品或市場高點時,客戶會“非理性”入場,這時是公司快速擴張的好時機,但對客戶而言風險收益比已經明顯不合適。基金公司如何引導客戶,至關重要。

“對基金公司而言,對規模和利潤的剋制,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美德。”張威告訴記者。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流企業也是如此。但張威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資本市場,要有馬拉松的心態,堅持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相信時間的複利。